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文化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7日
《我们的七月》:
真情创作致敬革命先辈

本报记者 师念 见习记者 孙亚婷

“我们的战士,那简直不怕死。流着血,胳膊上、腿上,究竟哪里有伤口都不知道。”

“那谁该是英雄?他们是英雄。”

……

1月10日,记录扶眉战役的电影《我们的七月》在西北大学路演。

电影中,亲历扶眉战役的老兵及亲属们头发花白、满面皱纹。时隔七十多年,他们回忆着第一野战军大胆穿插、顽强阻击、勇猛攻坚的壮烈场面,动情地讲述起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七个战士的“七月”徐徐展开。

怀着对革命先辈的致敬和怀念,电影制作团队下足了功夫。他们采访亲历扶眉战役的老兵及亲属们,走访当地纪念馆、档案馆,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档案和图片资料,与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积累了不少“有血有肉”的素材。影片采用亲历者口述与影视画面情景再现相结合的方式,在老兵们的回忆中全面深刻地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以及同仇敌忾、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

“在制作电影的5年中,我们经过从剧情片到纪录片的转变,剧本在拍摄完成后还几经颠覆。面对几千分钟的素材,我们在后期剪辑、配音、调色等方面花费了很多精力。”制片人段鹏说,“我们突破以往宏大叙事的角度,利用人类学的口述史,真切保留了个体对历史的见证,从战场的七个‘小士兵’的角度呈现‘大历史’。因此,影片从《扶眉战役》更名为《我们的七月》。”

除了真实展现为新中国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英雄的事迹,《我们的七月》电影制作团队还悉心打磨,在影片中融入了陕西元素。

“催开青鬃马,豪杰敢当先”“号炮三响人马动,不灭白龙不收兵”……影片里设计的几处战士们齐唱秦腔的片段,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米脂的婆姨绥德汉,壮,你娃娃有福了”“来上一海碗BiángBiáng面,吸溜得震天响”等话语都极具陕西地方特点。

影片最后,2019年7月,电影采访团队跟随着王文贵、罗从善等健在的老兵们,来到曾经战斗过的渭河边。老兵们静默着,依次向渭河投入早已掰好的白面馍馍,用他们的方式祭奠和缅怀逝去的战友,实现了全片最后的升华。

山河为证,英雄不朽。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张阿利说:“《我们的七月》是近年来陕西革命历史纪录片的一个重大突破,可以作为一个优秀的课程思政案例,教育学生铭记革命历史、致敬英雄儿女。”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