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文化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5日
延续山水间的陶艺

本报通讯员 翟本荣 唐正飞

1月4日,在安康市汉滨区新城街道大树岭村一家黑陶作坊里,63岁的村民张正满在一张简易的案板上用力地揉搓着黄泥,不时挑出夹杂其中的大颗粒石子,再撒上细沙草木灰的混合物进行反复揉搓。待泥团完全和“熟”后,他随手拿起一旁的细铁丝,分出一小块泥团,不断地翻抛,直至不规则的泥团变成球状,再用双手用力摔打泥块,球状的泥团便在转盘上变成了半球状。

安康独特的山水孕育出适合土陶的原料和制作技艺,土陶一度成为安康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器具。制陶人在与人方便的同时,也有了安身立命之本。丰富的黄土资源经过制陶人的加工,盖盆、酸菜坛子、黑碗、黑陶锅、酒缸、酒壶等走进了千家万户。

坚守 能干一天就多干一天

学着长辈的样子玩泥巴,是张正满小时候的乐趣。长大后,制作土陶既是他的立身之本,也是他坚守技艺的方式。

张正满说,安康的土陶大多是黑陶,之所以称之为黑陶,是因为其通体黑色。黑陶和别的土陶相比,在烧制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采用渗碳工艺,窑内燃烧的木炭熄灭产生浓烟,使陶器形成黑色。大树岭村的黑陶是一种低温陶器,从选土到制坯,再到烧陶,需要10道工序。最终制成陶制品最快要1个月。

曾经,土陶制品市场需求大,全家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要“上阵”,零售的、批发的顾客络绎不绝。市面上厨房用的面盆、酸菜坛子、碗,喝茶、喝酒用的茶壶、酒罐、酒杯,很多都是陶制品。后来,轻便、耐用的金属、塑料制品渐渐取代了笨重、易碎的陶制品。

“现在愿意学习烧制黑陶的人越来越少,只要愿意,谁来我都教。”张正满说。

传承 手艺不能失传

同在大树岭村的村民张勇,从事黑陶制作已有10年。

“不能从我这儿失传。”谈及为何走上制作黑陶这条路,张勇如是说。他始终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制作黑陶是一门手艺,都不干就失传了,也对不起先人。”

陶器制作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实操起来很不容易。每一个操作都要注重细节、每一道工序都有技巧,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错误都可能功亏一篑。因此,张勇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反复练习、揣摩。经过努力,他终于可独当一面。

在张勇家的库房内,摆满了烧制完成的盖盆、碗等黑陶制品。

张勇的客户大多是电话联系,也有亲自上门订货的。他按照定制规格烧制完成后,通知客户上门拉货,或者找车代发。除了安康市,也有邻近的湖北、重庆、西安等地的客户下订单。

张勇算了一笔收入账:天气好了,他1个月能烧两窑,1窑能烧制300个左右黑陶,1年按10个月算,能烧制6000个左右黑陶,每个黑陶卖10元左右,1年收入约6万元。

“黑陶制作是个重体力活,要经过取土、筛土、和泥、晒坯、装窑等工序,一天下来,轻则汗流浃背,重则腰酸背痛。客户有时需求量大且要得急,我连饭都顾不上吃。有几次,我实在不想接单了,结果老客户一直打电话说别的地方没有黑陶制品,希望我休息一段时间再继续合作。”张勇说。

创新 让泥土变成“金”

虽然从小就玩泥巴,但是与出身黑陶“世家”的张正满、张勇叔侄二人相比,汉滨区石梯镇叶沟村村民来显军算是新手。来显军介绍,他自幼酷爱玩泥巴,都是自娱自乐。直到上小学,他跟着父亲在汉阴县蒲溪镇的陶瓷厂批发土陶坛,才认识到土陶坛是用泥巴烧制成的。

2004年,从安康第二师范学校(现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后,来显军的第一份工作是幼教。之后,他还到深圳打工。兜兜转转后,来显军发现他还是放不下酷爱的陶艺。

来显军在叶沟村成立汉水陶艺工作室。工作室里,琳琅满目的茶器、碗具、泥塑等陶艺作品排列在陈列架上。

对来显军来说,创新是个漫长的过程。2013年,他怀揣多年打工积蓄,前往江西省景德镇市学习制陶技艺。回到叶沟村后,他以当地的黄泥、黑泥、青泥等为制陶原料,用废弃的油桶做试验窑炉,对不同的泥料素坯进行素烧。2018年至2019年,他先后前往铜川市耀州区和陕西师范大学学习制陶技艺。在反复练习和实践中,他逐步掌握了制陶的选料、塑形和烧制的核心技艺,并将脱胎泥塑和直接塑造以及素泥和彩绘的技巧,娴熟地运用到创作中。

“制陶技艺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不仅需要传承,还需要创新,使陶器成为美化生活的艺术品,让泥土变成‘金’。”来显军说,如今,他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安康汉水陶艺”和“来显军”抖音号、“来显军”视频号,传播陶艺文化。同时,他还走进学校,为中小学生教授制陶技艺。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