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李欣泽
“近日,西安渭发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招拍挂取得经开区渭北新城369.658亩国有工业用地使用权,为‘北跨’重点产业项目——隆基绿能年产20GW单晶硅棒、24GW单晶电池及配套项目的顺利开展注入了‘加速剂’。该项目成为经开区首个正式落地的‘用地清单制’改革项目。”1月4日,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用地清单制”,指在土地供应前由政府部门先行完成区域评估和现状普查工作,形成用地清单,以此作为建设单位开展工程设计以及审批部门开展项目审批、技术审查的依据,在土地供应时一并交付用地单位,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项目后续审批、验收环节,原则上不增加清单外要求,从而实现用地审批的清单制管理。
为加快“用地清单制”改革落地,西安市出台《“用地清单制”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资源规划、住建、城管、文物等多部门组成的改革工作专项小组,推进改革持续深入。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制定《西安市2023年工程建设项目(社会投资类)“用地清单制”改革任务清单》《西安市工程建设项目(社会投资类)“用地清单制”工作流程》,明确各市级部门和区县开发区的改革任务,并通过多次召开改革联席专题会议,对改革实施方案、任务清单、工作流程等进行解读,研讨区域环评成果运用、人防工程和古树名木普查等事项的改革细节,并加速出台《关于明确社会投资类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中有关历史建筑普查认定标准及保护要求的通知》等10余项改革配套措施,为“用地清单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用地清单真是太实用了,地块情况和相关要求一目了然,给我们省了不少事。”陕西沣西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力说。用地清单不仅明确了地块的编号、面积、位置等基本信息,还附带了地块的10项评估、普查结果。西咸新区沣西新城2宗“用地清单制”地块,分别被陕西鼎矽时代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陕西沣西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竞得。改革前,企业拿地后至少需要与7个部门对接,办理节能评估、古树名木等15项评估普查,审批环节多、办理时间长。改革后,评估普查结果随土地挂牌信息一并公示,确保企业明明白白拍地、踏踏实实用地。
实施“用地清单制”改革,将原本需要企业办理的评估、普查事项前移至土地挂牌前。土地整理时,由资源规划、审批等部门组织会商,梳理拟出让地块涉及的评估、普查事项,提前完成地块的相关评估、普查工作。土地挂牌前,出具用地意见,形成用地清单随土地挂牌信息一并公示,企业竞拍时即可充分了解地块现状,提前开展规划方案设计工作,为后续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等手续快速办理提供保障。此外,西安在全市工程建设审批系统中开发“用地清单制”模块,为清单生成提供系统支持。
实行“用地清单制”供应的宗地,土地挂牌时自带评估普查结果,有效消除了信息壁垒,优化了土地要素保障。同时,各部门强化协同联动,将靠前服务、主动服务嵌入到项目落地全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一宗“用地清单制”土地,最多可为企业节省时间成本约150天,节省资金成本约70万元,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下一步,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持续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强“用地清单制”成果在审批服务环节的实践应用,切实提效能、降成本、优环境,为促进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