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陈玮
1月2日,陕西省档案馆编研处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安排2024年各个展馆的参观预约。
“省档案馆即将迎来今年的第一批参观者,西北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的学员将在1月9日来参观‘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编研处副处长罗维央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近年来,省档案馆积极发挥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根据历史事件时间节点举办网上展览和实体展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陕西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更新了红色档案展览,参观者只需一部手机,便可身临其境“步入”展厅。
打造有活力的讲解队伍
2023年12月24日,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博物馆志愿者讲解队召开了一场业务研讨会,分享各自在陕西档案馆讲解“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档案展览的所思所感。主持人王思源是陕西省档案馆和西北大学联合培养的第五期讲解员队伍的成员。
从“听故事的人”变为“讲故事的人”,王思源表示,做好一名红色档案讲解员,需要不断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更要勇敢面对知识盲点,感受档案的深度和广度,讲好档案背后的故事。
省档案馆和高校的合作由来已久。为满足长期接待参观需要,省档案馆在加强内部讲解员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走出去”寻求合作,结合重要任务开展协作,联合培养志愿者讲解队伍。
“此前,在承办‘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时,省档案馆首次‘走出去’寻求合作,从西北大学党史知识竞赛的参赛选手中选拔组建了一支学生讲解队伍。”省档案馆宣传处副处长周晓娟介绍。
省档案馆和西北大学、陕西工商职业学院等院校与其他青年志愿者组织合作,打造了一支有活力的讲解队伍,不仅满足了国际档案日和“七一”期间的参观需求,也成为落实“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的具体实践。
推动多层次的共建共享
“交大西迁博物馆是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馆至今,累计接待社会各界人士约50万人次。”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交大西迁博物馆馆长吕青介绍。
2023年12月21日,省档案馆宣传处、编研处到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交大西迁博物馆进行座谈交流,探索省馆与高校档案馆合作模式,拓宽全省档案宣传编研渠道。
吕青表示,这是省档案馆统筹全省档案工作、联动各方档案力量的一次重要实践,希望今后能够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陕西档案事业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去年6月,省档案馆联合西安市档案馆、西安市未央区档案馆及汉城街道办举办家庭档案主题活动,针对社区居民为家庭建档的需求现场指导,让居民在动手制作家庭档案的过程中了解档案收集、整理等具体流程。
省档案馆还联合全省各市档案馆,携手四川省档案馆、甘肃省档案馆等17个省级综合档案馆共同主办了“江河奔腾 红色追寻”——长江黄河流域红色珍档联展。
展览汇集了长江、黄河流域地区百余家各级各类档案馆的300余件红色珍品档案,实现了各地解放、三线建设等重要红色档案的联合展出。
开拓多方位的利用渠道
通过陕西档案信息网、“秦风档案”小程序,参观者可进入陕西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线上虚拟展厅,身临其境参观省档案馆的红色档案展览。
罗维央介绍:“我们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改进展陈内容和展示方式。学生讲解员陈雅依拍摄了‘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讲解视频,群众可在线上观看附带实时讲解的展览。”
2023年11月16日至17日,国家档案局科技信息化司对省档案馆基础设施、系统功能、档案资源、保障体系、服务绩效等99个项目进行系统测试和综合研判,同意通过“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
“走出潼关,赴京、津、沪等地求学的陕西进步青年”“西安解放后钟楼升起的第一面红旗”……2023年6月,“追寻信仰力量 续写青春华章——陕西青年红色档案图片展”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展。
“当我站在这些档案图片面前,了解档案背后的故事时,只有感动和钦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林宙说。
近5年,省档案馆共策划、主办或承办10场实体展览,累计超过5万人次线下观展。此外,省档案馆推出“三秦珍档·烈士故事”栏目,编写“陕西档案故事:忆英烈 励今人”系列丛书,开展红色档案展览进机关、进高校、进企业、进社区的“四进活动”,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省档案馆还珍藏着1400余位革命烈士的档案,包括日记、信件以及评说等。”省档案馆二级巡视员孙秀梅表示,省档案馆将继续发挥存史资政育人职能,持续深入挖掘资源,开拓多方位的利用渠道,讲好红色档案故事,赓续红色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