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讯 (记者 段承甫)12月28日,记者从蓝田县人民法院获悉:当日,该法院为一家主动履行法定义务的民营企业发出一份《信用修复证明》,帮助企业擦除“信用污点”,及时修复企业信用,为企业发展减负,彰显了司法力度和温度,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因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企业经营受到了影响,工人工资无法正常发放,有什么途径能解决这个问题?”近日,西安某工程公司向蓝田法院致电,反映公司面临的困境。
在认真听取企业诉求后,该法院执行法官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相关义务,在企业将执行案款全部转入冻结账户后,第一时间解除了对该公司采取的限制高消费等惩戒措施,屏蔽了相关涉执信息,并出具《信用修复证明》,消除了企业在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对该企业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企业信用修复激励机制涵盖了信用激励、信用承诺、暂缓惩戒、信用修复、解除惩戒等内容,其意义在于法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加大对积极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企业的帮扶力度,实现既督促企业主动履行义务,又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重新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