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7日
增进文明互鉴 共叙和合之美
——“对话陕西·感知中国”主题沙龙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赵茁轶 实习生 郭炫宇

陕西考古博物馆内,珍藏着灿若星辰的文物瑰宝。这些三秦大地的历史结晶、中华文明的金色名片,都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12月25日下午,对话陕西·感知中国——“增进文明互鉴 共叙和合之美”主题沙龙活动在陕西考古博物馆举办。专家学者、外媒记者、青年代表等50余名中外嘉宾就如何对外讲好陕西故事、增进中外文明互鉴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活动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华社陕西分社主办,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陕西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考古博物馆承办。活动依托陕西考古博物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宝贵的文博资源,设置了参观游览、互动体验、沙龙分享等多个环节。

主题沙龙开始前,中外嘉宾参观了陕西考古博物馆丰富的文物陈列,近距离观赏被“打包”搬进博物馆的考古现场,通过与文物“亲密接触”,深度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感受科技赋能下的文物保护。

陕西考古博物馆是集科学发掘、保护利用、阐释展示于一体的国内首家考古博物馆,通过多种手段集中展示考古学家如何通过丰富的地下物质遗存,解读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

“这是全国首座以考古学科发展为主线,展示考古工作过程、技术方法、研究思路的专题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伟刚说,“希望更多的海内外朋友能够来陕西考古博物馆参观游览,了解陕西考古的发展历程,感知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主题沙龙环节中,中外嘉宾结合各自领域,围绕活动主题进行观点分享和讨论。日本《东京新闻》中国总局局长新贝宪弘讲述了兵马俑赴日巡展的故事,介绍了日本民众对兵马俑及陕西文化的喜爱;西北大学埃及籍讲师艾小英分享了自己对“文学陕军”的理解研究,介绍自己用阿拉伯语翻译《贾平凹散文选》等陕西文学作品的故事。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单红表示,陕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大家能对陕西的考古发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更多的了解,对阐释和传播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感悟。同时,期待更多的专家学者、留学生和各界朋友多来陕西开展文化交流,探索发现古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魅力活力,感知体验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共同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新华社陕西分社党组成员、副社长杨玉玲表示,作为驻地单位,陕西分社、新闻信息中心陕西中心长期以来通过讲述生动鲜活的陕西故事,助力塑造陕西全球形象,让国际社会更多地了解中国、感知中国。

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启龙表示,语言是促进各国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在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外语高等教育尤为重要。面向未来,在深入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的进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好外语类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助力国际传播效能提升,助力推动人类文明深度交流互鉴。

现场交流中,众多中外青年分享了各自在不同领域参与陕西文化传播的故事。青年电影人石明明以其参与创作的电影《拨浪鼓咚咚响》为例,分享了如何用电影语言展示浓郁的陕西地方特色,讲好独特的陕西故事。西安外国语大学塔吉克斯坦留学生米娜分享了自己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文化交流活动的经历和感受。

“今天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参观,又一次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认识,感受到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变化。”米娜说,“在中国学习的几年,让我深深爱上了这个国家,也融入了西安这座城市。我积极报名参与各种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就是想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在西安外国语大学留学,专攻中文。在我的家乡,学习中文是不少青年的选择。我们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来自波黑的留学生林佐玮说,“我是第一次参观陕西考古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国文物的魅力,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我要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内涵和语境,不断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友谊的连心桥,将中外嘉宾热爱中华文化的心凝聚在一起。陕西将继续发挥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元素,以文化为纽带、用文化交朋友,将“对话陕西·感知中国”打造成为持续性的品牌活动和交流平台,邀请更多外籍人士深度感受陕西文化魅力,进一步在世界朋友圈讲好中国故事的陕西篇章。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