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5日
坚持高质量发展 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孔祥利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是我们坚定信心,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与底气。会议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赋予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一新定位。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从而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经济回升向好 发展前景光明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的错综复杂形势,面对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和挑战,中国经济成功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整体呈现出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特性,实现回升向好,全年预计能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夯实了基础。

一是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今年前11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超34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7989.9亿元,同比增长41.7%,彰显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今年前10个月,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32.1%,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二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累计增速逐季回升。今年前10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3%,连续3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今年9月,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总数突破200万个,充分发挥了经济发展新引擎作用。三是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加快实施,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传统短板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科技新赛道处在世界第一梯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排名第十二位,其中6个指标排名世界第一。中国拥有24个全球顶级科技集群,在全球顶级科技集群排名中首次跃居世界第一。202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首次突破3万亿元,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我国成功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四是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今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增产177.6亿斤,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资源供应稳定。出台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稳定房地产市场等一批政策举措,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五是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9%,居民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今年1至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9万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继续增加,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3298万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强信心 增底气

今年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工作成绩,充分印证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形势判断和相关决策的正确性预见性,有力彰显了我国经济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明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进一步推动、巩固和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这个信心和底气,一是来自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二是来自我们有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实力,有科技研发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已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科技实力。三是来自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韧性和活力。我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有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创新驱动能力不断提高的优势。四是来自我们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2013年至2022年10年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3.8万亿元增长至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和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消费“主引擎”动力强劲。五是来自我们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包括把握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与应对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增强调控政策的精准性。这些信心和底气,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红利和更广阔的舞台。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尤需我们坚定信心、开拓奋进,推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见效,让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可期,让中国经济光明论一路唱响。

坚持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量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个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判断,与“发展是硬道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基本路径,标定了中国经济发展新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新定位已然明确、新号角已然吹响,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我们要关注以下六个重点:

第一,统筹好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时,指出“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为此,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注重加快激活农村市场、释放农民消费潜力。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基础上,以强化监管保障消费者敢消费,以优化环境让消费者愿消费。

第二,统筹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动新型城镇化是“十四五”期间重要任务。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第三,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

第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但同时也要认识到,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增长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只讲速度,不讲质量,发展速度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就会缺乏后劲;没有量的增长,经济稳健运行就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发展之需、现实之要。要统筹好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第五,统筹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同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与有效使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一年来经济治理的经验,针对明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的要求。“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传达了宏观政策积极作为、提前预设、精准发力、放大效应、注重实绩的强烈信号,政策预期有利于经济加快复苏、持续向好。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在避免和防止“大水漫灌”的同时,用好用足财政政策空间,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制,为经济持续向好提供财力保证。另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经济高质量、可持续的增长,需要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提升货币政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质效。

第六,统筹好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时指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一是在所有制改革方面,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出台一批制度、落实一批举措,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解决国民经济循环中的约束堵点,畅通国内大循环。三是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让财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效力。四是落实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

另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一是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不断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二是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三是为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交流、合作、旅游提供更多便利,打通制约经济国际循环的卡点堵点。四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确保建设推进的各项政策、行动落实落地,让共建“一带一路”越来越繁荣、越走越宽广,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