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30日
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高校力量

巩晶骐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集群。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竞争前沿,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建好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打造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基地。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纵观人类发展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科技自立自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们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强自主创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持续保障国家安全和强盛。

科技创新本质上靠人才驱动,高水平人才培养依靠高质量教育。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承担起高校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围绕“四个面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努力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高校力量。

强化有组织科研,下好科研创新“先手棋”

高校有组织科研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重要形式。高校应加快科研组织模式和范式变革,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以更加灵活的组织建制形式开展目标明确的科研任务。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组织科研应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从学科前沿、科技态势、经济发展等长远需求和战略全局出发,开展学科发展、科学前沿研判等战略研究。在科研过程中,一方面要鼓励支持科研人员立足科学前沿,发现新的重大问题,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另一方面鼓励支持他们把科技前沿与重大需求前景结合起来,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二是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聚焦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鼓励跨学科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跨学校、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平台和团队,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提升高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三是优化分类评价机制,完善科研管理服务体系。着力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摒弃简单量化的评价模式,突出对成果原创性、前沿性和引领性的评价导向,推动科研评价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服务体系,比如通过组建科学技术研究院等,构建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区域服务、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科研体系,为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有力保障。

瞄准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勇闯科研“无人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创新强国相比,基础研究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只有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才能把科技自立自强的地基打得更牢、大厦建得更高。

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一是鼓励广大科研工作者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致力于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研究,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和堵点;二是强化与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和合作攻关,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计划,超前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在低碳能源、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努力突破解决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国家战略;三是深化校企联动,建设科技领军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合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底层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聚力创新人才引育,筑牢人才“蓄水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高校在培育人才、集聚英才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完善领军人才与领军团队发现培养机制,为国家为社会源源不断培养造就拔尖人才,让更多科研人才竞相涌现。

一要健全完善引才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高精尖缺”为导向,根据院系重点发展方向和学科布局,有目标、有侧重地引进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二要提升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支持高校加快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深入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布局前沿科学中心、学科交叉中心,构建前沿技术领域人才培养体系。三要探索尝试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特色研究院、新型研发中心等平台,共建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等特色学院,大规模培养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四要推进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改革,建立更加正向、科学、公平、公正的科技评价体系,创建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动态评价机制,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等陈旧落后观念,开设公平选才、用才的“直通车”,大胆起用踏实肯干、勇于创新的人才,积极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