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十一月二十三日,富平县迪坤奶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在给奶山羊喂饲料。
本报记者 秦骥文/图
11月23日清晨,富平县刘集镇奶山羊养殖户尚宏亮来到畜棚整理草料。当他推着一车草料走进自家奶山羊养殖场时,原本安静的羊舍瞬间热闹起来,100多只膘肥体壮的奶山羊争抢着跑到食槽前吃草。看着眼前的场景,尚宏亮很幸福。
“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不算。我养了8年奶山羊,最怕的就是羊染病。现在不怕了,人大代表帮我们解决了这个大难题。”尚宏亮笑着说,“在人大代表的帮助下,我给羊买了保险。每只羊每年的保费18元,保期内,因疾病、疫病、自然灾害等直接造成羊死亡的,每只羊最高可获得赔偿1200元。”
富平县地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是世界公认的奶山羊养殖优生区,也是全国发展羊乳加工最早的地区。作为引领富平奶山羊产业发展的核心镇,刘集镇抢抓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战略机遇,以奶山羊产业提质增效和促进群众增收为核心,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加速培育全产业链。目前,全镇奶山羊存栏13万余只,年产鲜奶4.2万吨。
为更好助力奶山羊产业全链条发展,今年6月,刘集镇奶山羊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成立。刘集镇奶山羊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有进站人大代表19名,16人都从事着与奶山羊产业相关的工作。
因为觉得奶山羊养殖业的前景不错,去年,尚宏亮扩大了养殖规模。“因为各种意外,今年上半年我家的羊已经死掉了5只。加上每年春末夏初,奶山羊容易患上‘布病’(布氏杆菌病),而这种病没有药物可以治疗,一经发现就要扑杀病羊,并做无害化处理。这对于我们养殖户来说损失极大。”尚宏亮说,“跑了几家保险公司,都说养殖规模在200只以下的不给投保。”
得知镇上成立了奶山羊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尚宏亮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到联络站,找到刘集镇人大代表王保奎。他想问问人大代表,能不能帮自己解决奶山羊买保险的问题。
王保奎了解到,保险公司针对养殖户推出的保险,要求养殖规模在200只以上。如果条件符合,每只羊每年保费6元;保期内,因疾病、疫病、自然灾害等直接造成羊死亡的,每只羊最高可赔偿3000元。养殖规模在200只以下的不符合参保条件。而镇上像尚宏亮这样的小规模养殖户不在少数。如果能为这部分养殖户解决奶山羊参保的问题,就可以降低畜牧生产经营风险,大大提高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
带着养殖户的急难愁盼,王保奎迅速把情况整理汇总成文件并转交给镇政府。随后,王保奎便联系了县上相关保险公司,就如何买保险、如何赔付等问题进行沟通。最终,养殖规模在200只以下的奶山羊养殖户也可为奶山羊参保,每只奶山羊每年保费18元。这给养殖户吃下了“定心丸”,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二天,镇政府工作人员就到我家了解情况,并帮我顺利购买了奶山羊保险。”尚宏亮笑着说。
看到养殖户的笑容,王保奎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说:“为群众诉求牵线奔走,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作为人大代表应该做的;服务好群众,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更是我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的根本所在。”
为更好地助推奶山羊产业发展,刘集镇奶山羊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进站人大代表对刘集镇奶山羊产业链上的养殖场、养殖户、上下游企业、销售服务团队等进行调研,掌握了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对金融、保险、用地、防疫等问题进行重点调研,确保底子清、数据准、情况明。同时,根据调研情况科学划分网格区域,建立镇域网格体系,合理分配网格员,实现了人大代表网格化全覆盖。
此外,刘集镇奶山羊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每月召开一次进站代表专题研判会,梳理分析研究发现的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有效解决产业发展路上的“拦路虎”。建立代表走访企业、养殖户信息档案,收集有关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寻找产业发展的突破点,开对产业发展“方子”。
“奶山羊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运行至今,人大代表入户走访2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有关奶山羊参保、最低奶价、养殖用地政策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均得到了回应,切切实实地帮群众清除掉了影响奶山羊产业发展的‘绊脚石’,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在助推奶山羊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刘集镇人大主席马光辉表示,刘集镇奶山羊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还将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奶山羊育种、奶山羊规模化养殖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刘集镇奶山羊养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通过产业发展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