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8日
让“千万工程”造福万千群众

黄宗跃

日前,全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西安召开。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谋划、部署、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实施20年来,这一巨大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其蕴含的理念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强大实践活力。当前,我们要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学思践悟,立足实际、分类施策,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在陕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是什么模样?“三秦风韵”,是我省乡村建设的关键词。具体来讲,关中地区要彰显农耕文化底蕴深厚之美,陕南地区要彰显秦巴山水灵动之美,陕北地区要彰显农牧交错广袤之美。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已打造了600余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成“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省级和市级示范县60余个,美丽乡村遍布三秦大地。坚持系统规划、有序建设、有效管理,强化县乡村三级联动,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农村发展实际,统筹考量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乡村生产生活电气化、清洁化、绿色化水平,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有机融合,为实现万千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千万工程”,不仅要把“诗与远方”带到身边,更要把好日子带到眼前。这意味着要以“业”为基,推动产业强、口袋富的梦想照进现实。如今,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大荔冬枣、富平奶山羊、安康富硒茶、汉中仙毫等一大批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加。借鉴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乡村产业有优势、创业有奔头、就业有门路,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一定能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

坚持内外兼修、塑形与铸魂并重,注重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实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与人的素质提高的良性互动,才能构筑农民群众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去年以来,我省以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家园为目标,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以更实举措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充分借鉴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强化基础设施“硬”支撑、公共服务“软”支撑、数字网络“云”支撑,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统筹抓好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鼓励传统农耕文明的活态传承,共塑传统村落新的文化记忆,让广大农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省各地要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理清乡村建设思路,加强规划引领,抓好机制建设,凝聚合力,比学赶超,步步深入,久久为功,努力打造“千万工程”的陕西版本。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