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十一月十五日下午,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消防通信员李亚彬在指挥调度。
本报记者 周恒宇文/图
“你好,119!”“具体起火位置是哪里?有无人员被困?”……11月15日14时许,在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李亚彬正在接听群众的报警电话。随后,他开始调度最近的消防救援力量赶赴火灾现场。
11月8日,第二届“中国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大会暨消防救援纪念章颁发仪式在北京举行。30名全国消防救援战线的优秀代表获得“中国消防忠诚卫士”称号,李亚彬是陕西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李亚彬是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应急通信与车辆勤务站班长,于2011年8月加入消防救援队伍。自参加工作以来,李亚彬参与各类抢险救援、安保执勤上千次,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嘉奖2次,被应急管理部评为“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
接警调度和通信保障是李亚彬的日常工作。“我们的工作需要24小时值守在岗,时刻守护生命热线,让遇险群众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救助。”李亚彬说。
“秋冬季居民住宅火灾高发,夏季厂房、电气、危化品类火灾多发……”在指挥中心工作的日子,李亚彬对辖区消防安全情况了然于胸,并且对各类警情有了一套自己的分析。
谈起消防救援队伍,人们最先想起的是红色的消防车、橙色的救援服和肩扛水枪奋勇逆行的背影。而每一次成功救援的背后,都有一群幕后英雄。
只有通信畅通,才能赢得救援的主动权。消防通信员是消防救援的“千里眼、顺风耳”,李亚彬就是其中之一。
精益求精是消防救援对应急通信保障的要求,也是李亚彬对自己工作的要求。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李亚彬深知唯有不断自我革新,做一个技艺高超的“蓝焰工匠”,才能站稳脚跟。
李亚彬于是自学数字电路、光纤通信等知识,先后掌握了有线、无线、计算机、卫星等通信技术,以优异成绩通过工信部网络工程师资格考试,并发表论文3篇,还参与省、市关于消防通信员职业技能鉴定等材料编写工作。
近年来,李亚彬累计在全省接警调度、应急通信等培训中授课60余次,培养通信员、无人机飞手150余名,先后4次带领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全省业务技能比赛中取得第一名。
尽管李亚彬个头不高、身材单薄,但每一次紧急关头,李亚彬既当通信员,又当战斗员,主动请缨,冲锋在前。
2020年8月10日,四川雅安境内普降大暴雨、受灾严重,陕西省消防救援总队接到指令驰援雅安。本在休假的李亚彬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从老家赶赴灾区。在复杂地形和多变天气下,他连续4天3夜蹲守险情要道,即使自己身体多处受伤也坚守一线,硬是扛起20公斤重的设备行走百余里搜寻,成功发现并处置警情70余起。
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2012年1月22日,西安铭宇文体批发市场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达8000平方米,现场浓烟滚滚,不时传来轻微的爆炸声,情况十分危急。为尽快查明情况,李亚彬主动申请进入火场,在火焰炙烤、有毒烟气弥漫的情况下,在最短时间内建立通信网络,保障火场图像传输。在返回途中,李亚彬在角落发现一名昏迷老人,他立即为其戴上空气呼吸器面罩,并抱起老人向外撤离。从火场走出来那一瞬间,李亚彬累得瘫软在地。
每一次着装出发,都是生与死的考验;每一次警笛骤响,都是血与火的逆行。在一次次急难险重的应急抢险救援和重大赛会安保现场,总能看到李亚彬和队友用坚毅身躯筑起生命防线、守护万家平安。
今年8月11日,西安市长安区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面对道路损毁、碎石坠落、阴雨大雾等复杂环境,参与救援的李亚彬进入核心区,第一时间组建应急通信网络。为精准搜救人员,他连续26小时探查可疑点,连夜制作全景图、灾害对比图和三维模型,在最短时间内锁定了20名被困人员位置。
2019年,李亚彬被抽调至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前方指挥部工作,在40多天的奋战中,他独立绘制线路布点图25份,建立关键通信节点8处,完成了通信指挥体系建设等多个关键任务。
2021年9月,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举行。面对海量文件数据和复杂的操作流程,参与赛事消防安保工作的李亚彬反复设计、推演、验证,最终成功探索出“固移交替、公专结合、优势互补”的通信模式,有效解决了赛会150多处通信难题,确保58个涉赛区域和300多个执勤点“一呼百应”和可视化调度。
今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召开。参与此次峰会安保任务的李亚彬和同事共同完成200余个通信系统设备巡检工作,制定、绘制各类方案、手册、挂图56份,成功编排组建通信网络、电台呼号142个,保障了19个核心场所图像调用不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