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2日
新农人的新产业

本报记者 李宛嵘 通讯员 杨钰佳

11月13日,记者来到宝鸡市岐山县枣林镇绿丰园大棚葡萄园,初冬暖阳映照下,一串串悬挂枝头的“阳光玫瑰”葡萄如同玛瑙般晶莹剔透,颗颗果实饱满圆润,淡淡清香扑鼻而来。

这片园子,新农人张军已务作了4年。

张军从小生长在枣林镇仝寨村,当了解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现代农业日益兴盛,政府还有激励政策时,在外经商的他怀揣着“想为乡亲们实实在在做点事”的想法,决心回乡创业。

2019年返乡后,经过实地考察,张军认定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前景广阔。他带头成立岐山县绿丰园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近300亩,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种植“阳光玫瑰”葡萄30亩、粮食作物250亩。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跨行创业的张军几乎是零基础、零技术、零经验。他面临的首要困难是土质不达标——当地土里有机质含量只有2.2%,远低于种植优质“阳光玫瑰”所要求的5%的标准。

为了改善土质,张军购买了200吨有机肥,找来几台挖掘机来回翻土埋肥,改良土壤。“那段时间,我几乎从早到晚不休息,两个月瘦了十几斤。”回忆过往艰辛,张军感慨地说。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园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终于达标。2020年3月,园区初次栽种小苗。然而原本两个月就能上架的葡萄苗却迟迟长不高,成了“僵苗”。各种方法尝试后,情况还是不见好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军专门前往杨凌拜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又到渭南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在专家的指导下,张军调整施肥方案,加大有机肥使用量,终于解决了“僵苗”问题。

那时候,张军几乎花光了积蓄。“看到我这么艰难,家里人都劝我别干了。”张军说,他没有答应,他认准这是一项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好产业,不能半途而废。

镇政府得知张军的困难后,协调当地银行为张军贷款20万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多亏政府支持,不然就没有现在的绿丰园!”张军感激地说。

2021年,绿丰园的“阳光玫瑰”葡萄亩产600公斤,张军收入了30多万元。

然而,张军并不满足。之后的几年内,他不断外出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精细化管理流程。今年,绿丰园的“阳光玫瑰”葡萄亩产超过1000公斤,产量突破3.5万公斤。

自己富了,张军还想着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除了吸纳合伙人加入合作社外,他还聘用300多名村民在园区就业。脱贫户张有纪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伴儿还身患残疾。张军听说后,主动邀请张有纪到园区工作,让张有纪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心愿。

在张军的带领下,目前,周边枣林村、贾家村等村的群众种植大棚葡萄300多亩。

“回乡创业以来,我得到了很多乡亲的帮助。这是我能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张军说,“接下来,我们将启动园区二期建设,进一步扩大葡萄种植面积,深化‘互联网+农文旅’发展模式,让‘阳光玫瑰’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阳光产业’。”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