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付玉玮 实习生 孙薇
“这个配电箱缺少责任人、电箱编号、专职电工等信息标识。”
“可能是雨水冲刷导致字迹不清楚了,我们马上处理。”
……
11月13日,在西安市雁塔区沙滹沱片区(北山门口村)城市更新项目建设现场,雁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执法大队工作人员王伟栋在工地进行日常走访。发现安全隐患后,王伟栋一面向施工方说明标识不清的风险,一面用手机拍摄现场图片,上传至“建云通”一体化平台手机端,并详细填写隐患等级、隐患描述、整改建议等信息。
今年以来,雁塔区结合全省“三个年”活动和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积极探索科技赋能安全监管,创新设立“建云通”一体化平台,为建设“智慧工地”、创新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监管方式提供有益参考,助力重点项目建设提速。
“建云通”一体化平台集安全检查、隐患治理、在线培训、数据分析、决策支持五大功能于一体,可实现监督检查、数据治理、标准规范全部线上管理,通过追踪溯源,强化源头管控,推动监管由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转变,由“管事故”的安全管理向“管源头”的风险治理转变,有效前移监管服务关口,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服务效能。
“这个平台很方便,有电脑端和手机端,随时随地都能使用。”中国水电三局沙滹沱片区(北山门口村)城市更新项目执行经理褚立波介绍,“通过‘建云通’一体化平台,我们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员第一时间就能查收问题和整改建议,便于我们立即安排整改,为项目建设节约时间。”
“‘建云通’一体化平台实现掌上监管,原来需要3天至5天完成的流程,现在最快可以做到当天查、当天改、当天审、当天过,项目建设效率明显提高。”雁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执法大队大队长杏勃宁介绍,工作人员通过一部手机、一个软件就能完成从监督检查到整改复查的全流程工作。
不仅如此,“建云通”一体化平台还实现了安全生产数据实时可视、多维可查、动态监管,精准管理每条隐患,构建起全方位、全流程、全时段的安全生产动态监管模式。同时,“建云通”一体化平台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各参与方都纳入管理,除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五方责任主体外,还包含保险公司、行业专家、第三方服务机构等服务主体。“这些服务主体可以向项目单位提供方案论证、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等服务,高效又专业。”杏勃宁说。
今年7月上线运行以来,“建云通”一体化平台已帮助企业、项目完成自查77次,摸排隐患857处,相关企业、项目已整改完成773处,平均监督整改周期压缩70%,安全生产监管服务效能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