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第七届丝博会区域合作展区(11月17日摄)。 本报记者 田若楠摄
本报记者 刘印
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17名境外嘉宾相约古城,超20万人次线下参展,举办82项会议论坛和投资促进活动,签订合作项目1857个、总投资额1.22万亿元……
11月20日,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灞河之滨闭幕。
经贸拓展,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继中国—中亚峰会、全球秦商大会、欧亚经济论坛、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等重大活动之后,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位于古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以一场场“长安之约”持续见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双向奔赴与合作共赢。
“这台智能洗碗机可容纳16套116个碗碟。我们自主研发的UFC-Tech极速净技术可实现19分钟快洗,用水量只有采用传统技术的三分之一。”11月16日,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西安国际港务区展区,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钊向参展客商介绍公司新款智能洗碗机。
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是康佳集团在全国布局的核心项目,拥有康佳集团在西北地区最大的生产基地。
2021年2月,康佳发布公告称,与西安国际港务区签署入区协议,聚力在西安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经过周密的前期准备,2022年,一系列重磅动作随即展开:2月项目开工,5月厂房封顶,10月正式投产……
截至今年10月,背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近8万台康佳白色家电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远销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
陈钊告诉记者,不久前,哈萨克斯坦客商找到康佳,要求定制一批白色家电。康佳的产品将首次进入中亚市场。
法国的红酒、德国的啤酒、俄罗斯的巧克力、哈萨克斯坦的面粉以及中国的空调、洗碗机、洗衣机等智能家电和手机、笔记本电脑……搭乘长安号进口的丝路沿线产品和出口的“西安智造”集中亮相,反映了我国加速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新成就。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能级开放平台之一和全国唯一以丝绸之路命名的经贸盛会,丝博会集聚了大批技术、资本等要素,不仅成为全面展示陕西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成为企业集中展示、全面推广、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11月17日,西安经开区招商引资推介会暨第七届丝博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现场座无虚席。采埃孚被动安全事业部亚太区运营总监李昊清宣布,得益于西安良好的产业优势和营商环境,采埃孚集团计划加大投资,在西安新建小型气体发生器扩能及研发中心项目。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采埃孚集团下属公司,采埃孚西安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4%。
“这既是对汽车安全产品产业布局的深化,也是对蓬勃‘西引力’的认可。”陕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刘泉说,“目前已有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西安,外资企业在西安工业产值中的占比超过五分之一,税收贡献超过四分之一,进出口贸易达到一半以上,外资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西安“后卫”变“前锋”、从“腹地”变“前沿”,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和前沿阵地。
在“建设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通道论坛”上,不少企业表示,日益提升的“西引力”和更加便捷的贸易通道为许多企业从西安出发,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去年,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今年一季度已跃升至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与太阳能、锂电池一起成为外贸出口“新三样”。
今年4月,比亚迪开始通过中欧班列新能源汽车出口专列出口新能源整车。“中欧班列为比亚迪开通的高效快捷走向中亚的物流通道,是公司开拓中亚市场贸易重要的枢纽线。”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海外业务总监康艳说,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比亚迪在2022年进入中亚市场。随着面向中亚贸易的物流通道不断拓展,比亚迪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将持续增长。
“我们将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托西安创新、产业、人才资源,用好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共同搭建国际经济合作平台,共建经贸合作园区和海外仓,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积极拓展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西安市常务副市长吕来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