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7日
总投资683亿元 签约70个项目 西咸新区亮相第七届丝博会
国家级新区科技创新点燃发展新引擎

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投资环境说明会暨丝博会项目专场签约活动现场。

西咸新区亮相第七届丝博会。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展区上,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总窗口,20余件成果转化项目和展品在展区现场展示。

11月14日,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投资环境说明会暨丝博会项目专场签约活动上,总投资683亿元的70个产业项目签约落户,项目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太阳能光伏、氢能、智能终端等重点产业链。项目落地后,将持续推进秦创原总窗口创新提效、开放提级、产业提质,为西咸新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血液、新动能、新活力。

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秦创原总窗口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8%、制造业投资增长26.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4%;1至10月,共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5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970家,分别是去年同期的4.3倍、2.8倍。

紧盯“创” 高能级科创平台锻造发展新动能

依托长安大学道路与车辆智能检测技术科研团队的科技创新成果,聚焦智慧高速方向核心业务,陕西易村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已形成全息感知、数字孪生、智慧管养、车路协同等产业方向;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新型高密度固态储氢材料”原创性科技成果经过多年反复试验与研发,开发出了技术领先全球的新型固态储氢材料……

让更多科技成果通过转化“开花结果”,落地生“金”,是总窗口的使命和责任。

近年来,西咸新区围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制定促进“三项改革”若干措施及实施细则,不断激发“三项改革”驱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推动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了“生产线”。“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体系,聚焦“两链”融合的平台支撑体系和创新创业生态持续深化,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其中,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先后受理服务2万余项次,撮合落地科技成果转化企业695家;网络平台汇集科技数据900余万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836个;发展公司聚合各类服务机构606家,吸引入原创新主体6788家。

——推动区域创新实现质的跃升。组建秦创原总窗口科创产业发展联盟,建设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等11个“一总两带”协同创新基地,联合普汇中金在经开区设立“科创飞地”。发挥总窗口创新资源优势及关中、陕南、陕北资源禀赋优势,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秦创原创新促进体系,11个地市分中心、近70个县级分中心、2个行业分中心全面运营,建成咸阳市彬州市、延安市宜川县等3家秦创原工作联络站。咸阳、宝鸡、榆林、安康、商洛6个地市飞地孵化器入驻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

——加速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作为陕西最大的孵化器,秦创原整合陕西工业基础好、门类全等既有优势,重塑“科技—产业—人才—金融”高水平循环和有效协同,探索西部科教大省创新驱动新路径。加快推进“三器”建设,抓好“科技经纪人”队伍、“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新双创”队伍建设,纵深推进“三池一机制”共享平台建设;推动省级以上孵化载体447个,其中国家级载体144个,在孵企业产值400余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8万人。

瞄准“质” 标杆性产业项目推动“四链”融合

10月18日,在“质子相邀,氢电未来”秦创原·新能源商用车科技大会上,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入区企业质子汽车旗下系列车型首发亮相。同时,泾河新城还对外发布了《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未来三年,泾河新城将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燃料电池产业示范区和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走进西咸新区·沣东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园,各类企业依次坐落,宽敞明亮的车间传来机器运转的轰鸣,遍布四处的新项目让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随着航空工业自控所、闻泰科技、视源科技等一批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以及SGS集团、汇川技术等龙头企业的相继入驻,行业领军企业及上下游配套龙头企业加速聚集,沣东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园已逐步形成“四链”深度融合的区域先进产业新高地。

产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科技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近年来,西咸新区聚焦“3+7+N”产业布局,涉及光伏、氢能、智能网联汽车3条主导产业链,新引进了维纳氢能、绿能慧充、光伏绿色应用等项目。围绕新能源、数字经济、大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临空经济、自动驾驶汽车7大产业集群,引进了中国系统、中国华能、延铁物流等项目。培育生物医药、数控机床、现代金融等N个特色产业,引进了南斗星、亚信数字、长江迪马、重装伟肯等项目。

西咸新区主要领导说,当前产业发展呈现出生产链条延长和生产环节细化的特点,仅靠大企业不足以产生辐射带动作用。西咸新区一方面着眼“顶天立地”,实施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国之重器;另一方面着眼“铺天盖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更多科创企业、科创产业。

突出“准” 高效率政策环境撬动跨越发展

“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和陕西秦创原总窗口,资源要素富集、配套设施完备、营商环境优越,企业将与新区共同成长,共享西咸高速度增长、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红利。”维谛技术大中华区董事长李宁说。

截至9月底,西咸新区引进省际内资825.97亿元,引进落户陕投新兴半导体、汇川技术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274个,投资额1894.34亿元。新区52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73.17亿元,投资占比83.97%……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营商环境优化的有力支撑。

西咸新区贯彻落实“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部署要求,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配备助企联络员,定期入企走访送政策,通过“镐帮手”政企通平台等多种途径,及时协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打造“无事不扰”监管环境,高频检查事项“多项合并、一次办好”,为企业专心经营、专注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企业办事有多方便?

西咸新区给出的答案是:一次都不用跑!

西咸新区积极开展营商环境差异化、特色化建设。大力推进“四电”改革,在政务服务领域推广应用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实现高频事项在线申报,“不见面审批”集成服务的高效能,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使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创新与发展。还有“一站式”境外投资服务平台、“三服四化”改革、打造“云端自贸区”模式等30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暖心服务,是西咸新区招商引资的又一张“王牌”。西咸新区设立总规模6亿元的“春种基金”,通过精准画像、智能识别,实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免予申报、直接享受的服务,有效解决企业对于优惠政策“找不到、读不懂、不会办、往返跑”等痛点难点,进一步增加经营主体获得感。

一座跨河桥、一条地铁线带动双城一体化格局新变化。

9月21日,随着一辆公交车缓缓驶过,咸阳渭河高新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拉近了时空距离。分隔于渭河两岸的咸阳高新区与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实现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过西安—咸阳一体化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产业协同发展。西咸新区也将继续当好西咸一体化的桥梁纽带、核心地带、示范地带,发挥交通建设先导作用,加快西安—咸阳“七个一体化”进程,努力为西咸一体化和西安都市圈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科技创新铸就产业“利器”

日新月异的产业园区内一条条繁忙的生产线发出“哒哒哒”的声响,敲击出发展的鼓点;灯火通明的研究院里,科创人员封装、测试、加紧完成最后的科研攻关,绘就美好发展图景。

产业是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西咸新区发挥创新优势,着眼布局未来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从陕投新兴半导体、德燃(陕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落户,到三一智能制造、陕西省人类细胞资源库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西咸新区持续引入、全面激活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

按下“快进键”,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一直以来,西咸新区立足国家所需、新区所能,产业发展迭代升级,抢抓“双中心”和秦创原建设契机,依托科技创新优势,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质量项目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袁婧枝)

西咸新区管委会供图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