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1日
空军工程大学:锻造一流砺刃尖兵

阅读提示:今年11月11日是第74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建军节。值此之际,本报记者走进空军工程大学,用“第一视角”感受新时代中国军人的青春与热血。

本报记者 苗雨蒙 通讯员 许瑞涵

“托举战鹰翱翔蓝天,保障战鹰安全返航,做未来的‘战鹰守护神’。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11月9日,位于浐河之滨的空军工程大学里,一场“砺剑空天74载,我与人民空军的故事”主题演讲比赛火热开展。学员表达对党、对强军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责任感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演讲比赛中,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学员张天驰拔得头筹。他感慨:“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强军的伟大实践。”

培育堪当强军重任的“擎旗手”

浩瀚沙漠、无垠戈壁,毕业班学员人手一把小马扎,在毕业演训现场参加政治理论考核。浓浓的硝烟味给课堂增添了新“味道”。

军政基础系教员郭嫦娟看到参训学员的答卷后说:“一次战场政治理论考核让学员明白,事实是最生动的教材,实践是最有力的证明。”

空军工程大学始终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学员头脑,系统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确保为党和人民培育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堪当强军重任的“擎旗手”。

今年5月,“砺刃—2023·延安”演训官兵来到《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聆听讲解员的讲述。“砺刃尖兵”获得者张浩涛说:“在红色圣地追寻先辈足迹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报国初心!”

近年来,空军工程大学毕业学员主动要求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涌现出1400余名“三到”典型。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我要去西藏,去那里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学员吕奥博在申请书上写道。

“向战而飞”助力雏鹰远航高飞

“要抓住‘夜训周’练兵时机,主动适应演训场上高强度、高对抗性要求,提升复杂战场环境下随机应变能力。”在防空反导学院学员四大队俱乐部中,来自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旅的营长胡海博为即将奔赴演训场的毕业班学员分享实弹打靶经验。

空军工程大学聚焦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大一学员新训期间组织轻武器射击、手榴弹实投,让新学员通过“战”的实践完成转变。

在大二学员“砺刃—2023·延安”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参训官兵通过各项比武竞赛、军事科目演练,强化战斗精神、锤炼坚毅品质。

大三期间,学员们上高原、赴沿海、进大漠,到基层部队实习。

毕业班学员参加大学年度综合演练、空军某品牌演习,上好军旅新征程前的“最后一课”。

空军工程大学创设“砺刃”育人品牌,淬炼学员克敌制胜的本领,推进“四年进阶式”实战化军事训练,重点培养学员“九种军事能力”。

空军工程大学还在本科阶段推行“外语四年不断线”新模式,培养学员扎实过硬的军事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争当“双拥”新篇的“书写者”

一条“金色哈达”,17年的坚持。

青海省循化县新时代高级中学教室里,一场国防教育讲座引得观众掌声阵阵。“很高兴为雪域高原的孩子们授课。”空军工程大学军政基础系教员徐东燕说。

“金色哈达”爱心助学活动开展17年以来,空军工程大学每年都会安排优秀师生代表开展扶智支教活动。

“阿妮,我马上就要到陆军边海防学院昆明校区藏族中学上学了。”从小就立志从军的南卡才让中考时以青海省海东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该校,迫不及待地给“金色哈达”创始人古清月教员拨通了视频电话。“得知这个消息,我真为他感到高兴。”一直资助南卡才让的古清月说。

近年来,空军工程大学积极探索军民共建新形式,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开展。

为充分用好红色教育资源,空军工程大学建成5个校区军史场馆体系,为驻地学校和单位提供红色教育场地。

在“砺刃”系列综合实践教学中,空军工程大学积极开展军地讲座等活动,践行人民军队宗旨,共叙军民鱼水情。

空军工程大学将始终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铸魂育人,为部队培养和输送大批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