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10月12日,井下大功率高温电加热器制造技术研发及生产线建设项目在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开工奠基。 本报记者 李宛嵘摄
本报记者 李宛嵘 通讯员 王冠慈
“开工!”10月12日,在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随着一声令下,中国石油新能源新业务超前储备技术装备——井下大功率高温电加热器制造技术研发及生产线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奠基,标志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将迎来新的技术革命。
“该项目是落实国家‘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和中国石油新能源新业务规划,提升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和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中国石油重大科技项目‘赛马制’落户宝鸡钢管公司。”宝鸡钢管公司副总经理张斌介绍。
据了解,项目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充分利用宝鸡钢管输送管公司防腐Ⅱ线现有厂址、公辅设施等资源,新建一条年产207套(总长度约336千米)的智能化、绿色化加热器生产线,同时具备大口径高合金或碳钢连续管材生产条件,并改建现有建筑作为生产所需的配套实验室,计划2024年下半年正式建成投产。
“井下电加热器犹如一条耐高温、耐高压、抗腐蚀的‘电地龙’,将风光绿电转化的热量带入地下几千米的‘地下炼油厂’,对煤层或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层进行加热后,采出所需的氢气和甲烷。二氧化碳则埋藏于地下或用于驱油,也可通过直接加热稀释稠油提高其流动性,从而实现多产油。”张斌介绍。
作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中国石油“创新型企业”,近年来,宝鸡钢管公司积极打造科技平台型企业,不断依托国家石油天然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孵化平台,承接高校、中国石油直属研究院等基础研发平台资源,带动分公司、子公司产业化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项目投产后,通过与石油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结合,将为页岩油原位转化制氢制甲烷、煤炭地下气化/干馏/超临界水制氢制甲烷、海底大口径连续管钻井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等中国石油三大领先储备技术提供装备利器,并可跨领域集成风光绿电用于“稠油热采清洁替代工程”,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宝鸡钢管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文升说:“我们会全力以赴将项目打造成技术领先、装备一流的精品工程、平安工程、效率工程、智能工程,并继续着眼装备制造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深度融入油气和新能源主责主业,努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更多自主可控的‘国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