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讯 (记者 吕扬 见习记者 王志辉)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商澎等多名师生参与了本次任务的实验项目。
商澎介绍:“本次任务的目的是进一步揭示空间失重环境导致骨质流失发生的机制,为航天员骨骼系统健康保障措施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撑。”
据悉,本次空间实验样品将随载人飞船带回,并在地面实验室继续采用多种生物医学手段进行检测分析,以获取更全面和丰富的数据和信息。这是商澎负责的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团队再次利用真实空间失重环境开展航天医学实验项目。2017年,在载人航天工程天舟一号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项目中,西北工业大学就是牵头单位,商澎担任责任专家。
在本次发射任务中,西工大卢慧甍副教授团队运用生物信息学、仿生材料学与生理学等方面的技术,开展可降解仿生骨材料的空间制备探索;秦兴华助理教授团队通过构建晶体辐射损伤放大器探究辐射对生物大分子的损伤机制,以期阐明辐射危害生命健康的本源问题。
此外,西工大材料学院介万奇教授团队研发的CZT探测器,搭载于航天员的辐射剂量仪上,为航天员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并将带回空间环境科学研究数据。
机电学院张卫红院士团队及其所在的空天结构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了航天器整体式结构系统优化工作,实现了飞船整流罩及逃逸支撑结构创新设计,有效提高了系统动力学性能并显著减轻重量。
机电学院刘维伟研究员参与了航天发动机难加工材料弯管的高效精密加工技术攻关,通过检测—加工一体的自适应加工技术,实现了发动机弯管等复杂构件的高效精密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