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延安革命纪念馆(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刘曌琼 甘甜
金秋十月,丰收正当时!
红辣椒、黄糜子、大南瓜……榆林市绥德县郝家桥村村民侯志荣家的小院里满是丰收景象。
说起生活的变化,老侯喜上眉梢。
“这些自家种的农产品很受游客欢迎。现在,家里还开了小卖部,老伴儿在村里旅投公司上班,一个月工资1000多元。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侯志荣感慨。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郝家桥村,是绥德最早开展农民运动、成立党的组织的村庄之一,是响当当的“楷模村”。
红色基因薪火传。如今,郝家桥村有了新模样:产业兴、村子美、旅游热,打工的人回来了……郝家桥村蹚出了“红色教育+干教培训+三产服务+农林产业”的发展新路。
党旗飘扬,让美丽乡村“日日新”,群众生活“节节高”。
“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照见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诠释的是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政绩的价值取向。
厚植为民情怀,践行初心使命,锤炼作风本领。
一年来,陕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新征程上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办实办好老百姓的事,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担当作为
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使命
“多亏了服务队民警。他们不仅帮我们带路,还主动问需,提醒我们注意安全。他们考虑得这么周到,真让人暖心。”10月23日,来自福建的游客曹琳说。
曹琳所说的“服务队”,是延安市公安局宝塔分局枣园派出所的张思德服务队。
“分内事无条件办、分外事想办法办。”便民服务、维护治安、调解矛盾……枣园派出所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有口皆碑。
枣园派出所以张思德为榜样,坚持用延安精神淬炼警魂、滋养初心、践行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化作实际行动。
不仅是枣园派出所,如今,在延安这片红色热土上,消防、医疗、教育等各行业活跃着一支支“张思德服务队”,践行为民初心。
历史滚滚向前,精神历久弥新。
翻开党章,第一章就明确规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一名党员不忘初心,很重要的就是时刻不忘党员身份,时刻不忘党章要求。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感谢区残联的党员志愿者帮我找到新工作,让我的生活有保障。”10月25日这一天,是铜川市耀州区华原社区启东小区居民蒙红梅难忘的日子。
一间屋,几排桌,数批订单……华原社区的“残疾人之家”小工坊,不仅让蒙红梅的日子有了盼头,也圆了许多残疾人的就业梦。
为满足残疾人就业需求,耀州区残联党员干部积极对接铜川臻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立“残疾人之家”,让残疾人、留守妇女等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为民服务显初心见担当。今年以来,耀州区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开展志愿服务,建立“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常态化机制,让群众感受到服务有温度。
学为干之基,干为学之用。
一场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在三秦大地扎实开展。
陕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以深刻的政治之训、理论之训、实践之训、作风之训扎实推动第一批主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有序开展。全省各地各单位充分借鉴运用第一批主题教育成功经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效。
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
全省各地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在深学细悟中感受真理穿透人心的力量,坚定勇于担当作为的信心决心,不断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使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推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苦干实干
推动美好愿景变为生活图景
10月19日,渭南市澄城县冯原镇吉安城村果园里,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压弯枝头,空气中散发着诱人的芳香,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装箱。
“今年,全村3500余亩苹果喜获丰收。一斤苹果卖3元多,每亩纯收入就是6000多元。”在吉安城村党总支书记李对明看来,苹果就是村民致富的希望。
好日子是苦干实干出来的。吉安城村是曾经的“老大难”村,去年,村民人均收入1.6万余元。村民深知:发展巨变印证着各级党员干部“为人民谋幸福”的铮铮誓言。
放眼广袤的三秦大地,这样的“逆袭”故事还有很多。
100万只奶山羊、全产业链产值200亿元!宝鸡市陇县把奶山羊养殖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首位产业,描绘的产业蓝图令人振奋。
如今,陇县奶山羊全产业链党委已吸纳21个党支部176名党员,集聚饲草种植、奶山羊养殖、加工、销售等链上的经营主体347户,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经济优势。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今年以来,省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强化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我们村已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柏油路通到家门口,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富民产业红红火火……”咸阳市旬邑县土桥镇镇头村的新面貌,让驻村第一书记张斌的干劲更足了。
抓党建、优服务,促治理、化村风。近年来,旬邑县择优选拔“四类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培育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典型,为乡村振兴夯基垒台。
截至目前,陕西扎实推动定点帮扶和驻村帮扶,选派的2.56万名驻村干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看一个干部敢不敢担当、能不能担当,最终要拿实践实干实绩说话。
“办事效率确实高!”商洛市镇安县青铜关镇丰收村村民张富宏家的田地在山上,耕种难度大。他没想到,不到两小时,村党支部就协调到挖掘机,把便道修通了。现在,农用车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
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为民服务第一线,陕西广大党员干部聚焦主责主业,突出实干实效,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
今年以来,陕西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契机,激发全省党员干部把起步冲刺、决胜全年的干劲鼓起来,把奋发进取、奋勇争先的状态提起来。
“公司创办之初,岚皋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六口工业园区管委会派专人与我对接,时时跟进、了解需求。”安康巴人缘食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柯大军说,这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发力点,岚皋县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设立企业开办服务专区,实现开办企业全链条半天内“一链通办”,让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更足。
在实干中转作风,在实干中促发展,在实干中赢民心。实干,推动美好愿景变为生活图景。
创新模式
汇聚多元力量让群众幸福感更足
环境干净整洁、停车位布局合理、绿植生机盎然、管理井然有序……如今,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街道渭工路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曾经的“三无”小区,已成为群众心中的幸福家园。
“三无”小区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经二路街道用创新找到“最优解”。
为破解小区物业服务管理难题,经二路街道积极探索“党建+自治”与“合作社+自管”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新路径,成立“我帮你”院落服务合作社,实现小区“有人管”“能管好”。
民生无小事。“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
对于汉中市汉台区汉中路街道西大街社区的老年人来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成了他们“第二个家”。在这里,餐厅、活动室、休息室等设施完善,可提供就餐、休闲娱乐、保健养生等多种服务。
创新社会治理,让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汉台区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发挥党组织优势,不断扩大普惠性服务供给,织牢“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民生保障网。
在敢于担当敢于创新中锤炼过硬作风,陕西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创新基层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创新是动力、是活力。
10月17日下午3时许,美团外卖送餐员罗少飞送完手中的餐品,来到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的立丰国际社区“雁翔小哥”能量补给站。
停好电动车,推开门,给自己的水杯接满温水,顺手给手机充上电,罗少飞靠在椅子上,大半天的疲惫得到缓解。
“雁翔小哥”能量补给站,是西安市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建设“红色驿站”的缩影。
免费饮水、歇脚休息、伤口消毒、避雨取暖、图书阅读、手机充电……“红色驿站”在西安市主城区已实现“15分钟全覆盖”,变身“暖心港湾”。
同外卖送餐员一样,在陕西,货车司机也体会到“家的温暖”。
每次路过中国石化西安灞桥服务区南站,货车司机李勇和弟弟李攀峰都会“刹上一脚”,在“路上的家”休整一下。
为改善货车司机的工作、休息条件,陕西依托公路沿线加油(气)站、物流园区及工业园区等场所,积极打造货车司机党群服务阵地“司机之家”,让司机能够在货运途中“吃口热饭、洗个热水澡、睡个安心觉”。
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
从成立流动党支部到成立快递行业党委,从“楼宇党建”到“商圈党建”,从开展线上党员教育活动到收集解决“微心愿”……陕西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深入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新模式。
创新打出“组合拳”,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活力迸发。截至去年底,陕西共有社会组织党组织5720个、其他性质党组织34806个。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党旗飘扬,暖流涌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三秦人民信心满怀,正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奋力前行,书写新的历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