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8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勇立潮头谱新篇
——陕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述评

延安市宝塔山(资料照片)。

编者按

一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形成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施工表”“作战图”,全省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呈现新气象。

为全景式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三秦大地落实情况,陕西日报于今日推出“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特别报道,包括大型述评、八个专题报道以及两个理论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本报记者 魏伟 赵杨博 陈宏江

金秋时节,三秦大地,岁稔年丰。

丰收,来自辛勤的耕耘,来自奋斗和付出,更来自正确方向的指引,宏伟蓝图的擘画。

“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2022年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在陕西延安,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催人奋进!

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开辟未来的壮志雄心,映照出一个民族的美好未来,也映照出一片土地的勃勃生机。

这片土地,见证着脚印串串,步步情牵。

今年5月,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举行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陕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的时代使命和“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的战略定位。时隔2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返京途中,来到汉中市考察,就加强文化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重要要求。

这片土地,承载着眷眷深情,殷殷期盼。

在陕西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陕西考察指导、出席重大活动,给予陕西极大的政治关怀、精神鼓舞,为新时代陕西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厚望如山,奋楫争先。陕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步伐,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呈现新气象。

接续奋斗,勇毅前行。三秦儿女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凝心聚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奋楫争先 牢记嘱托担当新使命

10月21日,陕西2023年三季度全省重点项目观摩(陕南片区)正在进行。

陕钢集团汉钢公司生产厂房内,一块块“热气腾腾”的连铸板坯刚一下线,就被横悬空中的起重臂抓起,送至存放区码垛;

安康·中国西北纺织服装产业城,48栋标准化厂房正在加紧建设——这里,正在着力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基地;

……

一个个火热的项目建设现场,一排排忙碌的生产车间,一项项传统产业升链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探索创新,激荡着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一季度,观摩关中大地重点项目;二季度,陕北高原;三季度,秀美陕南。观摩团一路走、一路议,察看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检验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成效。

明历史方位、奋斗坐标,知战略使命、实践路径,方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陕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新的使命任务:陕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

勇立潮头,要有志向和气魄。

争当时代弄潮儿,要靠实干和担当。

陕西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陕西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六个体系”、争做“六个示范”的主攻方向、重点举措,形成了实践体系和施工图表。

时间回溯到年初。

兔年春节收假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动员会,在全省部署开展“三个年”活动。

这是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省政府扭住要害补齐短板的关键之举,是纲举目张提振预期信心的战略考量,更是推动全省进一步大抓发展、大抓服务、大抓效能的冲锋号。

快马加鞭未下鞍,勠力同心勇争先。

“我们既要保证进度,也要保证精度,筑牢安全质量防线,确保项目建设平稳进行。”中铁十五局汉中市中外农业科技产业园EPC工程项目负责人杨加春干劲十足。

“政府为企业提供硬件设施,切实为企业解决从招商、落地到运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西北纺织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守忠为政府部门的服务叫好。

“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陕西未来尖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德镐为“陕西速度”点赞。

“陕西速度”,凝聚着陕西作风、陕西担当。

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陕西把脉问诊开处方、对症下药消病灶,在短板变长板上按下“快进键”、在长板变跳板上跑出“加速度”。

既要放眼全局,又要特色鲜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陕西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陕西立足西部,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 ——

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努力在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争做西部示范。

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前8月,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1.87万辆,产量排名全国第三位,同比增长41%;隆基绿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企业和国际单晶硅片标准的制定者,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均列全球首位;半导体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三星西安工厂闪存芯片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15%,奕斯伟12英寸大硅片项目产能全国第一。

陕西抓住机遇,推动经济质效提升 ——

通过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努力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大县、旅游名县竞相崛起;研究出台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让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增强获得感;通过航线与产业、物流与货物互动,实现了资源加速聚集,促进了人流、物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集聚;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等工作,数字经济规模突破万亿元。

一项项发展指标振奋人心,一个个火热实践激荡三秦。陕西用赳赳老秦的“拧劲儿”,以强大的战略定力,谋全局、抓创新、促发展、向未来。

追赶超越 蓄势添能迸发新活力

一粒粒种子,要多久才能长成一片“雨林”?

在秦创原,这个问题的答案,写在科研工作者坚定的眼神中。

2021年3月30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建设,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孙金菊主持的低温液体膨胀机项目作为秦创原首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不到两年,孙金菊团队研发的产品成功并网发电。眼下,公司市场营收正奔向“亿”字关。

孙金菊的故事,只是一个小小的注脚。它标注的,是陕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为“轴”,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昂扬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科技创新,如同撬动新事物的杠杆,始终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从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到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无数创新的梦想,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三秦热土上生长。

作为科技创新孵化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力成势,由势转能,加速释放科创潜能。今年上半年,相关科研团队、企业攻克349项关键技术,解决21项“卡脖子”难题,填补22项国内产业空白;秦创原总窗口签约引进科创企业项目134个、总投资1189亿元。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更多创新发展的“交响曲”,在三秦大地奏响。

“陕西智造”出彩——单晶硅片、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高端液晶面板等成为区域新名片,大飞机制造、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北斗导航、载人深潜等领域“国之重器”璀璨亮相;

“陕西智慧”彰显——获批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成世界首个实用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高端无人机等技术国内领先,航空航天领域聚集了全国30%的研制能力;

创新动能澎湃——截至9月30日,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552.64亿元,同比增长55.28%;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254家;6441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评审,同比增长41% ……

在创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筑梦的陕西欣欣向荣,坚持奋进的陕西千帆竞发。

创新引领发展,开放激发活力。

10月25日,丝绸之路(西安)国际传播论坛在西安开幕。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在致辞中说,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正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位于中国地理版图中心的陕西,自古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然而,随着时代飞速发展,不靠海、不沿边的特质,逐渐成为制约陕西发展的瓶颈。

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寄予厚望:要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循着总书记的指引,陕西以全球视野、全局思维推进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跨山海之远,走共赢之路。

从共商发展的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杨凌农高会、全球秦商大会,到圆满举办的2023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第十届欧亚经济论坛;

从正在举行的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到即将召开的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 ……

被时代赋予千载难逢开放发展机遇的陕西,在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活动中,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不断拉紧携手同行的纽带,描绘丝路新画卷。

“空中丝绸之路”越织越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386条客货运航线,实现中亚“五国六城”通航全覆盖;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航企聚集区、功能最全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陆上丝绸之路越拓越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加速建设,开行线路网络覆盖亚欧大陆45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企业超1.65万家;西安国际港站已成为全国首个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2万列的车站。

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累计有60多个国家的1.2万余名专家学者和政要依托“两个平台”参与相关活动,成立各类联盟和教育研究机构20余个,全省共有27所高校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40所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在读学生1.3万余人……

在世界版图上,陕西的坐标重新闪耀光芒。

砥砺奋进 真抓实干绘就新画卷

黄土高原,苹果飘香;关中平原,颗粒归仓;秀美陕南,果蔬满园……漫步秋日的陕西,沃野田畴弥漫丰收的甜香,张张笑脸洋溢幸福的喜悦。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到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从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到治理出天蓝山绿水清的优良生态……陕西始终坚持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转化为三秦百姓的幸福生活。

眼下,秋景如画。黄土塬上,汉江岸边,秦岭深处,渭水之滨,座座村庄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旧貌换新颜,孕育出无限的生机。

幸福,盈溢在安居乐业的人们舒展的眉眼间,激荡在干事创业的新农人越来越足的底气和奔头里。

山地苹果生态果园2000亩、日光温室大棚20座、拱棚40座……在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细数起村里的“家底”,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喜笑得合不拢嘴。

当“楷模村”郝家桥乡村振兴“意正酣”时,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搬迁圆了山里人的安居梦,绿水青山成为富民新能量;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照金村,老区人民“庄稼汉变身上班族”,在新征程上奋斗出火红日子;柞水县金米村,朵朵木耳撑起老百姓的生计和希望,映衬丰衣足食的好生活;米脂县高西沟村,人们告别了那段“与天斗、与地斗”的日子,在“梯田层层盘山头,高山松柏连成片,水库碧澈映青山”的好生态里酝酿新希望……

一幅幅幸福图景,是陕西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最好诠释和回答。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下,陕西持续用力,将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作为检验全面小康社会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年来,陕西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治理,以更实举措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各种资源被盘活,城乡双向奔赴,沃野田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共同富裕的梦想正在一点点变为现实。

乡村振兴,要百姓富,更要生态美。

“滚滚黄河里没有咱高西沟的泥!”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自豪地说。

从“遇雨泥浆横流、遇旱满地冒烟”到“陕北小江南”,再到如今阔步迈向“绿富美”,高西沟的“绿色奇迹”背后,是一代代高西沟人的艰苦奋斗、埋头苦干,也是陕西牢记“国之大者”,推进生态不断向好的不懈奋斗与坚定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他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陕西坚决扛起秦岭保护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健全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让秦岭祖脉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美景永驻。同时,持之以恒固底板,筑牢秦岭区域、黄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三大屏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三北”工程“两场攻坚战”,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让天蓝、地绿、水净、环境美,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一项项饱含民生情怀的有力举措,让三秦大地结出民生改善的累累果实——

高等教育每10万人口在校生人数居全国第三位;全省建成养老机构及服务设施1.7万个;全面兜牢保障底线,172万农村人口住房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如今,3900多万三秦儿女,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安心享受殷实丰裕的民生福祉,尽情沐浴幸福生活的灿烂阳光。

凝心聚力 勇毅前行再启新征程

10月26日,延安杨家岭。

依旧是灿烂的秋阳,依旧是苍翠的松柏,依旧是金黄的银杏。前来参观党的七大会址的人络绎不绝。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杨家岭动情地回忆说:“这里我来过多次,插队时每次到延安都要来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礼。”

杨家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镌刻着党的苦难与辉煌。昔日,老一辈革命家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取得革命的胜利。

时光流淌,党的初心与使命不变。今天,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勇毅前行。

不仅仅是杨家岭。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马栏革命旧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扶眉战役纪念馆……遍布在三秦大地上的一个个革命旧址和革命纪念馆,吸引着党员、干部、群众、学生前往参观。大家怀着敬畏的心,在纪念馆中重温激情岁月,感怀时代变迁。

纪念渭华起义95周年座谈会、纪念刘志丹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纪念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座谈会……陕西高度重视革命文化,充分发掘好运用好延安、照金、马栏等地红色资源,建好用好渭华起义纪念馆、中共绥德地委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红色教育培训矩阵,筑牢党员干部信仰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西要用好自身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陕西广大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投入主题教育,在深刻的政治之训中砥砺了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的忠诚品格,在深刻的理论之训中提高了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的能力水平,在深刻的实践之训中推动了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在深刻的作风之训中浓厚了从严从实改、扑下身子干的良好氛围。

省人社厅聚焦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成立6个工作组,分片区深入基层一线督导调研,摸实情、找问题、谋对策;省卫生健康委聚焦药品耗材器械“吃回扣”,不合理检查用药、非必要使用高值耗材等“过度医疗”问题,分级开展“拉网式”排查;省民政厅紧盯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特殊困难群体需求等社会热点,发现并解决问题44个;省住建厅重点整治骗取中标、强揽工程、严重影响招标投标正常秩序等9个方面问题,严查招标人、投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存在的突出问题……

紧盯改革发展所需、人民群众所盼、安全稳定所系,陕西各部门各单位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坚持开门整改,加强跟踪问效,切实把整改整治的过程变成补短板防风险、建制度促实效的过程,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件件“小确幸”,让群众感受到幸福。一项项“大动作”,让群众看到各级党委政府在破解难题上的真抓实干。

不打招呼,随机抽查。工作人员深入污水处理站、机动车监测站、清洁能源公司、房地产项目一线、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现场等处,调阅资料、调看监控、现场核查,并到群众家里入户走访。

4月上旬,在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中,陕西组建3个大气污染治理专项督察组,进驻西安市、咸阳市、杨凌示范区、渭南市,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调研。“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通过实地调研、一线督导,推动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10月9日,省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要求突出基层特点,加强分类指导,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二批主题教育参加单位和人员范围更广、领域更宽、数量更大,同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

陕西省委要求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把主题教育和中心工作统筹起来,将焕发出来的学习和工作热情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实践证明,办好陕西的事,取得发展新成就,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的亲切关怀和掌舵领航。

山河辽阔,日月常新。

征程万里,重任千钧。

陕西,带着光荣与梦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奋力追赶、敢于超越。

陕西,满怀信心与豪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