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独自飞行到太空会师……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建成了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0次发射任务。
20年20人进入太空,华夏儿女叩问苍穹,步履不歇;30战30捷一气呵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再立新功。
1
队伍年轻化
重返“天宫”第一人带领最年轻航天员乘组出征
执行本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
这是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乘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老将”汤洪波2021年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成员,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时隔2年,他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也是截至目前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
此外,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也正有序进行,计划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年底前完成全部选拔工作。
2
安全双保险
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总体设计室主任魏威介绍,本发火箭有多项技术状态变化,涉及设计改进、流程优化以及预案细化等方面——元器件国产化替代、软件配置项调整等优化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火箭可靠性与安全性;发射场操作流程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发射场工作效率;发射场预案进一步细化完善,也有助于出现异常问题时快速及时处理。
目前,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还开启了“发射一发、备份一发”及“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为航天员安全加上“双保险”。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与空间站组合体前向交会对接后,3名航天员将进驻空间站核心舱,与神舟十六号乘组进行在轨轮换。作为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共有14个分系统,是我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严格的航天器。
3
维修第一次
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将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趋于常态化,主要包括人员物资正常轮换补给、空间站组合体平台照料、乘组自身健康管理、在轨实(试)验、开展科普及公益活动以及异常情况处置等六大类工作。除常态化工作外,本次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为何选择在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开展这项工作?据介绍,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航天器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前期检查发现,空间站太阳翼也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的损伤。
4
空间站再升级
已做好邀请国外航天员准备 未来我国空间站将再升级
目前,我国拥有完备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有成熟的航天员选拔训练和保障体系,有计划明确的载人飞行任务,即每年2次常态化实施。
我国正在扎实推进各项研制建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随着载人登月任务不断推进,待相关条件成熟后,未来也会正式邀请国外航天员一起参与登月飞行任务,共同探索浩瀚宇宙。
未来,我国还将发射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后续还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型升级为“十”字型。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