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7日
牢牢掌握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

白艳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重要使命,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要切实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在丰富内容、加强主体、创新方式、强化载体等方面精准施策。

一、更新话语内容,设置合理话语主题

时代不同,高校学生的关注点会有所变化,话语主题也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题应始终围绕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展开。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进程中所面临的现实课题,是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因此它应当也必须是当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的主题或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并赋予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历史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所包含的核心思想理念就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所要传播的主要内容。必须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做大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特别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这样才能有力应对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深刻变化等新形势新挑战,才能在激烈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

二、培养专业话语主体,提升话语主体的权威性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人。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熟悉新媒体运作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高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关键所在。话语表达的主体是人,选取什么时机表达、表达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在什么场合表达等,这些问题的处理是否得当与话语表达效果正相关,这也就对话语主体的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要求。只有政治过硬、能驾驭复杂局面,有较强意识形态辨别力的队伍才能担起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担子。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仍有一些话语主体还不能完全适应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主要包括学校党政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一线辅导员等。高校要坚持高标准选优配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具体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把好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选人用人关。要把政治标准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员聘用、考核的首要标准,把政治坚定和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有专长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宣传思想工作重要岗位。二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主体的教育培训。通过参加专题培训、访问交流、网络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及政治素养,始终保持政治先进性。新媒体时代,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加强话语主体意识形态培训还要遵循意识形态传播规律,注重培训话语主体的媒介素养,使其掌握网络传播规律,熟悉现代传媒技术,成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家里手。三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树立红线意识,守住底线思维,严格执行在岗位评聘、职务职称晋升、评奖评优中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

三、优化话语表达方式,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感召力

让党的创新理论被广大高校师生接受和认同,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认知规律、接受习惯,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如何优化表达方式?一是运用生活话语。天然亲和的生活话语可以将规范化的、抽象深奥的政治话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相对灵活的大众话语,使大学生“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我们要避免玄而又玄、晦涩难懂的名词,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这样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耳、入脑、入心。二是吸收网络话语。当代青年是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互联网深刻塑造了青年的观念与行为,全面渗透当代青年的工作与生活,这就需要意识形态工作者要到学生喜欢聚集的抖音、知乎等网络平台上去,了解他们在关注什么、困惑什么,进而用青年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针对校园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发声,正面引导,或是将网络话语权与课堂话语权相融合,运用网络语言激发学生话语热情,拉近与青年的心理距离,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青年学生思想同频共振,不断增强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同度和共鸣度。

当然,在对话语形式进行优化、创新的同时,切记话语形式永远是服务于内容的,话语形式与内容越相称、越相符,话语效果就会越有感染力、越有穿透力。形式的创新一定是为了更准确地解答时代之问,更为生动地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其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四、融合有效话语载体,提升意识形态话语穿透力

话语载体如何选择取决于其与话语主题和话语形式的匹配度,话语主题内容不同,所选择的话语载体和形式也应有所区别。一般而言,话语载体与话语主题、话语形式契合度越高,话语的影响力和穿透力就越强。

从传播场域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载体主要分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第一课堂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和知识传授,实现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引领。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以学术活动、文化艺术、社会实践等为载体,借助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潜移默化地将主流意识形态贯穿到活动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熏陶。这三个课堂在落实立德树人过程中虽定位不同、侧重点不同,但相互融合、协同育人,能使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资源得以有效整合,相向而行、共同发力。从传播媒介上区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载体分为校园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传统媒介主要包括报纸、校园广播、横幅、宣传橱窗、电子屏等,网络媒介包括微博、微信、抖音等。当代大学生伴随互联网长大,要想守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高校就需有效利用校园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利用传统媒介的权威性和网络媒介即时互动性的特点,将二者深度融合,构建传播载体合力,不断拓展意识形态话语阵地,从而有效推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