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2023年三季度全省重点项目观摩特别报道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7日
渭南 亮出产业向新向绿新成色

本报记者 李妮

10月21日,记者在渭南高新区矿用高分子材料及无机材料生产项目现场看到,主厂房已经竣工,年产3万吨矿用高分子材料、年产2万吨矿用无机材料生产线进入试生产运行阶段。“企业专注于煤炭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智能装备的研发及应用,多项成果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渭南陕煤启辰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文全说。

据介绍,该项目计划10月底完成综合竣工验收。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亿元,解决就业200余人。

高分子材料产业是渭南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一条重要产业链。渭南市将依托陕煤研究院,加快推动先进碳基材料工业化、新型金属复合材料工业化等产业转化项目落地建设。2023年,全市加快建设海泰显示材料、蓝晓科技吸附树脂等13个项目。截至9月底高分子材料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112.1亿元。

今年,渭南市计划竣工投产省级、市级重点项目209个,总投资545.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7个,总投资120.6亿元。截至三季度末,已竣工省级、市级重点项目61个,其中工业项目26个,涉及输变电装备、太阳能光伏、乳制品、钢铁深加工、生物医药等省级制造业产业链项目5个,总投资82亿元。

10月22日,在陕西金隅节能保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作人员在岩棉生产线上熟练地操作着。总投资2.66亿元的澄城金隅新型保温材料生产线项目,采用全球先进的清洁能源自动化生产设备和工艺,生产的高品质岩棉属于新型绿色环保建材。目前,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年产值1.4亿元,亩均产值152万元,带动就业400人。

“十四五”期间,渭南市将重点实施韩城煤矸石绿色无害化综合处置示范线、潼关县汇能多元素金精矿综合回收利用等25个项目,总投资115.5亿元。通过延伸完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条,渭南市实现废物减量化、无害化,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0月22日,记者在合阳县工业园区看到,生产手机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的默迪新能源电池生产线项目已建成投产。近年来,渭南市依托一批重点企业,大力推进以陕西聚泰潼关县新能源储能材料生产基地等为代表的项目,加快建设以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产业为主导的储能材料产业链。

今年以来,渭南市坚持以“三个年”活动为统领,聚焦“353”产业集群和15条重点产业链,以“链长制”为牵引,突出链上招商、小分队招商。前三季度,全市共有省域外招商引资项目433个,到位资金1046.38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377个,到位资金1022.39亿元,占全年招商引资任务近八成。渭南市以“四个一批”为重点,加快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目前,500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累计完成投资957.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9.8%。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