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肖倩 通讯员 闫珊 杨瑞杰
金秋时节,眉县30万亩猕猴桃喜获丰收。
10月10日,记者走进眉县齐镇村,不由眼前一亮:蓝天白云下新修的彩虹路宽广笔直,道路两旁鲜花盛开。干净整齐的街道两旁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墙体画引得不少游客打卡拍照,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振兴图景。
齐镇村位于眉县县城以南,下辖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42户6617人,是全县人口最多的行政村。该村虽然种植猕猴桃比较早,但部分村民欠缺技能、单打独斗,导致猕猴桃品质一直不高,收益也不行。
如何改变村子的面貌呢?村党总支部认真分析后认为,必须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大家有“主心骨”。
齐镇村坚持从“主产延链、壮大集体”两个方面入手,巩固拓展产业振兴基础。一方面,按照“前生产、后整理”思路,抓实“四改五提升”500亩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配套建成600吨储藏冷库和果品分拣线,并依托农村电商拓宽销售渠道。另一方面,村党总支部领办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运营管理“三资”;整合劳动力成立工程队,负责本村中小型基建项目;组建农资服务队,平价代购代销生物有机肥;同步推行年终差异化分红。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1.98万元。
“这两年,齐镇村大力发展猕猴桃、大樱桃特色果品主导产业,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行‘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实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七大举措,在助推产业富民、促进乡村振兴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齐镇党委书记胡宁介绍。
“以前,村上产业单一,群众农业技术参差不齐,再加上集体没钱,村里想改善村庄环境有心无力。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立足村情实际,提升特色产业经营水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集体有了钱,也就能给村民办更多的实事了。”齐镇村党总支部书记沈笃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