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视觉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2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各具特色的站点装修、文博展示,让地上的西安、历史的西安、现在的西安在每条地铁线路巧妙结合、奇妙相会——
条条地铁映古今

西安地铁6号线交通大学·兴庆宫站内,景观墙展示的是来源于唐代的千秋节(10月13日摄)。

西安地铁二号线钟楼站内,《大秦腔》壁画彰显出秦腔的无限魅力(十月十一日摄)。

西安地铁三号线大唐芙蓉园站内的文化墙主要描绘唐长安城盛装华服的丽人结伴赏灯的场景(十月十一日摄)。

西安地铁四号线飞天路站,以敦煌飞天壁画为设计灵感,将天花板和墙面作为整体,展现出敦煌的艺术之美(十月十二日摄)。

西安地铁14号线奥体中心站的设计以“万众一心、共铸辉煌”为主题,整体空间简约现代,体现出古城西安与时俱进的现代魅力(10月13日摄)。

西安地铁9号线华清池站内的文化墙以“生命的长河,历史的变迁”为主题,奔涌的河流代表着数千年岁月,高飞的鸿雁寓意西安在丰厚的城市文化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10月10日摄)。

西安地铁1号线咸阳西站体现着秦咸阳城的建筑风韵(10月10日摄)。 本报记者 霍海澎摄

西安地铁5号线阿房宫南站,天花板上呈现的是杜牧的《阿房宫赋》。大字行云流水,是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书法;小字为当代书法家任政的笔迹(10月12日摄)。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安涛摄

霍海澎   安涛

威武雄壮的秦俑、出使西域的驼队、雍容典雅的唐代仕女、惟妙惟肖的飞天壁画、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具象化的现代机器齿轮……在古城西安一个个地铁地下站点内,一面面文化墙和车站内造型别致的装修图案,向世人诉说着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的往昔辉煌和今日的繁荣景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铁正日益成为公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座城市文明发达的象征。集聚大量市民和游客的地铁,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是体现城市精神、展示城市文化、彰显城市态度的重要窗口。西安地铁已成为展示西安和陕西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西安地铁建设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示古城西安的形象,车站的装修和人文景观墙的设计力求风格整体统一又站站有别。西安地铁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起到弘扬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质、扩大城市影响的作用。

打开西安轨道交通线网示意图,半坡、大唐西市、青龙寺、大雁塔、钟楼……一个个承载西安记忆、西安故事的城市地标,让地上的西安、历史的西安、现在的西安在每条地铁线路巧妙结合、奇妙相会。

每一个地铁站的文化墙,都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故事。西安地铁1号线强调“线性”,自西向东贯穿周、秦、汉、唐、明等不同时期的城市中心区域,以中国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的“斗拱”作为贯穿全线的标志性设计元素,在风格整体统一的同时,折射出不同站点间的不同时代内涵;西安地铁2号线装修风格整体以汉唐文化特质为表现和切入点,让汉风唐韵弥漫车站内外;西安地铁4号线的航天大道站以敦煌飞天壁画为创作灵感,凸显航天基地的航天元素;西安地铁3号线胡家庙站的文化墙,呈现出唐朝集市的繁华,以多元素、多场景架构,形象展示了西域商人在丝绸之路中的推动作用。

在西安地铁1号线咸阳西站、西安地铁2号线和6号线钟楼站换乘通道、西安地铁3号线青龙寺站,分别展陈渭河古桥出土文物、古井遗址、不同时期出土的陶瓷文物。地铁里的文博展,既对外展示了西安地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文物的相关保护措施,又为地铁空间增添了独属于西安的历史文化气息。

在西安地铁建设过程中,根据不同站点的不同文化内涵,参考历史遗址、现代建筑、历史典故、周边环境、史料记载等信息设计的不同的站内标识,成为西安地铁独特的文化符号。

此外,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开展了青年创新艺术季、公益宣传巡展等活动。“西安地铁+西安故事”有声故事库推出后,乘客扫描站内的二维码就能详细了解各地铁站的地理位置、周边历史典故、文化墙含义等信息。

一面面文化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站点,营造了西安地铁舒适宜人的人文环境。在满足人们审美享受与精神追求的同时,西安地铁还承载着西安人的乡愁。融入了各种文化元素的西安地铁,让历史和现实交相辉映。相信,随着西安地铁线路的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西安故事、陕西故事,将会在一条条四通八达的线路上更加精彩地呈现出来。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