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视觉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5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安城墙:古老城垣焕新颜

10月6日,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西安城墙长乐门庄严肃穆。 本报记者 杜玮摄

西安城墙东南城角宛如一幅油画。 本报记者 杜玮摄

10月6日,无人机拍摄的西安城墙东北城角。 本报记者 杜玮摄

西安城墙。西安城墙管委会供图

10月6日,无人机拍摄的西安城墙永宁门。 本报记者 杜玮摄

环城公园环境优美,许多西安市民会来此锻炼。 本报记者 杜玮摄

《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演出现场。 本报记者 赵茁轶摄

西安城墙上的“国风机甲”正在与游客互动。 本报记者 赵茁轶摄

赵茁轶

漫步于历经千年风雨的西安城墙,仿佛行走在历史与现代交错的中转站。这座历经岁月沧桑,矗立至今的城墙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讲述着它的故事。

西安城墙始建于隋,扩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时光流转,虽然被光阴刻下斑驳的痕迹,但它依旧不改雄伟壮观的本色。

环绕古城13.74公里的城墙,一步一景,犹如一枚被拓印在古都西安的华美印章。含光门是西安城墙“最年长”的部分。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馆长郭柱社说:“这段城墙中包含着1400多年前我国古代政治、军事、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文化信息。”

今天,完整贯通的城垣与现代城市生活相融共生,西安城墙正讲述着“活的历史”。围绕城墙、护城河、环城公园、顺城巷,西安城墙管委会实施的整体保护和综合改造使西安城墙的面貌焕然一新。

清晨,永宁门的吊桥缓缓放下,金甲武士从城墙内阔步而出。不少游客汉服飘飘、花钿灼灼,与千年古都浪漫相约。年轻人在城墙上跑步、骑行,用青春活力向古老城墙致敬。

晌午,城墙下的环城公园里,头发花白的老人三五成群,唱着秦腔。秦人铿锵的声音伴着二胡、锣鼓回荡在绿树青草间。这里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住在城墙根下的人们将其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傍晚,“落吊桥!开城门——”伴随着雄浑大气的音乐,“华服侍女”掌灯开道,“文武百官”出城相迎,接引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进入城门,邂逅千年前的盛唐。跟随“鸿胪寺卿”的指引,游客途经月城、甬道,抵达瓮城。这里以舞为媒,以城为景,让在场观众回到了那个奇幻迷人、灯火璀璨的长安。

穿过悠悠岁月,从担当军事防卫的堡垒,到市民休闲娱乐的胜地,从庄严肃穆的威严象征,到为八方宾客敞开的“礼仪之门”,得益于一代代城墙守护者的精心呵护。西安城墙管委会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保护方针,经过持续的探索与实践,秉持“最小干预”原则,逐步构建起系统性、科学性、富有西安城墙特色的预防性保护体系,明确了预防性保护理念。

西安城墙,守一方土地,护一城百姓。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穿越时光的轨迹,见证着连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古丝绸之路起点对外开放的旋律流畅动听,西安城墙在光阴流转中,悄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昭示着新时代的文化融合之美……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