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张梅
去年3月起,陕西在75家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典型经验做法获得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截至目前,53205项科技成果已单列管理,12973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317名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凭借转化贡献晋升了职称。
为进一步放大“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省科技厅将从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提升成果转化效益、提升科创服务质效、发挥试点示范作用上下功夫,推动“三项改革”扩面提质增效。
完善配套政策体系。省科技厅将出台“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操作细则”“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工作指引”等配套政策,将“三项改革”范围扩大至公立医疗机构和军工科研单位,支持科研院所、军工单位打包“托管”科技成果,由政府平台公司实施转化。同时,省科技厅构建“1+N”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机制,将“三项改革”经验做法纳入《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以“小切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大突破”。
提升成果转化效益。省科技厅支持企业“发榜”、高校院所“揭榜”,建立联合式、订单式技术研发模式;鼓励大企业通过专利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引导各类研发平台开放共享;推行“以演代评”的成果评价方式,加大对优秀路演项目资金支持。
提升科创服务质效。省科技厅将优化秦创原“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提升“三器”建设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水平,支持秦创原发展公司探索打造工业地产陕西模式;加强秦创原工作站建设,加大科技经纪人培养和引进力度,探索设立由政府主导的科技经纪人平台;强化财政金融联动,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需求,丰富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
发挥试点示范作用。省科技厅将在支持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3所高校“三项改革”综合试点的基础上,遴选新一批“三项改革”综合试点单位,鼓励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先行先试,从操作层面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