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7日
智能化施工推进西延高铁建设

本报记者 秦骥

2座混凝土拌和站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3个智能钢筋加工生产厂每日加工各类钢料100多吨、桩基施工顺利突破1000根大关……9月18日,中铁二十局西延高铁15标项目施工现场,吊车林立、机器轰鸣、焊花四溅。26公里的施工线路上,1000多名施工人员来回穿梭,一片繁忙景象。

西安市灞桥区的跨沪陕高速立交特大桥是西延高铁连接西安东站的首座大桥。早起一上班,养护工班的工人范建涛来到大桥施工现场,轻轻摁下全自动喷淋养护系统的红色按钮后,30多个固定在环形支架上的喷头喷洒出细密的水花,施工现场立刻弥漫起浓浓水雾,不到5分钟,就完成10多米高的桥墩洒水养护。“桥墩混凝土养护是保证墩身质量的关键环节。以前,工人拿水管洒水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养护不均匀等风险。现在,项目使用的全自动喷淋养护系统,不仅克服了人工洒水养护不均匀的弊病,而且操作便捷。我们再也不用在高墩上爬上爬下作业了。”谈起全自动喷淋养护系统的好处,有着10多年施工经验的范建涛说。

在西安市高陵区渭河特大桥施工现场,一个近500平方米的施工作业平台搭建在河面上。平台上,20多名作业人员正在起吊设备,准备浇筑桩基混凝土;平台下方的河面上,几台红色的钻孔机正在同步进行桥梁桩基钻孔施工。繁忙的作业现场,除了一台台施工机械和设备外,安放的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艇格外引人注目。正在巡检的中铁二十局西延高铁15标项目一工区副经理赵甲启说:“渭河主河道水深超过4米,近期又是汛期。我们通过开展安全演练、做好工人工前教育等措施,全方位保证施工人员和作业区域的安全。我们还和气象部门建立联系,确保遇到险情能及时应对。”

近期,因为渭河水位上涨,项目部组织工人进行了3次撤离,未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件。

走进位于灞桥区的1号钢筋加工厂,就像走进了一个大车间。一台工业机器人正挥舞着机械臂,“抓”起一条条钢筋将其弯成方形。另一边,工业机器人的几个形态各异的“同伴”正对钢筋进行快速精确的剪切、弯曲、输送。环顾四周,近1500平方米的厂房里有10多台设备,却只有不到10名工人。“我们大量使用机械化设备,一台弯箍机器人能代替10名到15名工人。我们只需在触摸屏上输入钢筋长度、弯箍角度等参数,点击开启按钮,剩下的工作就全部交给机器人完成了。”1号钢筋加工厂负责人李英俊表示,自6月通过验收以来,钢筋加工厂已顺利加工生产施工所需的钢材超过3000吨。在成品堆放区内,所有成品上均挂着一个二维码,只需要扫一扫,钢筋加工和预制构件的技术、施工负责人信息以及加工生产时间等都能显示在手机上。

自开工建设以来,中铁二十局西延高铁15标项目部克服重重困难,统筹兼顾工程建设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施工进度。“今年是我们标段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的攻坚之年。为了让高铁早日通向革命圣地延安,我们全体建设者对施工工序进行优化调整,同步打开了10多个作业面。”中铁二十局西延高铁15标项目负责人高峰立说。

西延高铁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包(银)海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省“米”字形高铁网主骨架的重要构成。项目全长299.8公里,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建成运营后,西安至延安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5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络布局、提升陕西区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