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教育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19日
开学季,15名“学托”栽了……

谨防“学托”。 辛刚作

本报记者 张英 通讯员 刘有森 杜芳远

让孩子上好学校,是所有家长的心愿。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家长的迫切心情,谎称有门路交钱可以帮办入学实施诈骗。9月11日,记者从西安市公安局获悉,西安警方于近期专门针对涉招生类违法犯罪展开专项打击行动,共计破获此类诈骗案件33起,抓获嫌疑人15名。

8月31日下午,开学在即,家住灞桥区的6名家长心急如焚:“我们找人办理孩子上学的事情,到现在都没有答复,这可怎么办?”公安灞桥分局纺织城派出所民警接报案后,经初步分析判断,确定这是一起假借办理学籍实施诈骗的案件。于是,办案民警快速反应,立即展开侦破工作。当晚20时,该案犯罪嫌疑人答某落网。

经查,答某因经济拮据并负有高额外债,萌生了假借帮人办理入学实施诈骗的想法。于是,答某向同村村民透露其有关系可收费办理灞桥区某中学、小学入学手续。先后有6人信以为真,通过微信给答某转账,委托办理孩子入学事项。一笔笔“天降横财”让答某喜出望外,他将这些钱都用于个人消费和偿还外债。

9月7日,公安西咸新区分局永和路派出所为9名群众返还被骗钱款。

今年3月,李女士经人介绍认识了宋某,并给其转账用于为孩子办理上小学事宜。但直至9月开学报名,李女士才发现孩子并未在新生名单中,于是赶紧向永和路派出所报警。民警在对宋某调查中发现,李女士并非唯一受骗者,还有其他8名群众也被宋某采用同样手段实施诈骗。

上述两起案件是典型的“学托”诈骗。办案民警通过分析研判报警信息发现,虽然案情略有不同,但此类案件作案手段几乎如出一辙。公安临潼分局从一个报案人的线索入手,相继关联27起案件。犯罪嫌疑人都是打着能办事的幌子,谎称有“内部指标”、认识“内部人员”、能通过“特殊途径”拿到名校入学名额等方式实施诈骗。

针对此类案件,西安公安机关坚持“打击一案,整治一片”的工作原则,在案件调查环节,强化案情分析研判,及时固定证据材料,确保证据链形成闭环;通过调取交易流水等方法,核实涉案金额,为量刑提供支持,确定是否存在更多受害人及关联案件。公安雁塔分局曲江派出所就是通过资金流水的查证,关联出另外17起诈骗案件。

除了侦办案件,西安各级公安机关还采取了“三步走”方式,积极开展打击整治“学托”问题的“主动仗”。第一步是由派出所社区民警深入各学校、培训机构,通过以案说法、当面提醒和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的形式提醒家长、老师注意识别“学托”、提防“学托”,避免上当受骗。一旦发现疑似“学托”人员及时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同时,巧妙利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网络渠道,通过电子海报、短视频等形式,广泛开展“反诈骗,防学托”宣传活动,形成矩阵式传播,确保良好宣传效果。第二步是西安各级公安机关通过警民网上心连心平台等举报投诉渠道,对上学类问题重点关注、及时回访,确保不遗漏;对上学类报案高度重视、快侦快办,严肃处理,确保不放过;对案件涉及财物受损情况全面掌握、全力追赃挽损。第三步是紧密联系其他地市公安机关及辖区学校、教育局、纪检监察等部门,从源头着手、各司其职,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处理闭环,严厉打击以办理招生为名非法牟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西安公安机关提示广大学生家长,应通过教育部门和学校官方等正规渠道了解相关政策,根据规定办理入学招生手续。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应擦亮双眼,增强防骗意识,不要轻信那些对外宣称有“关系”、有“门路”的说辞,以免出现既遭受经济损失,又错过当年入学报名时间的尴尬局面。如遭遇到此类诈骗,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