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文化遗产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12日
千年古柏守武侯

武侯墓玉带桥前的千年古柏枝繁叶茂。 本报记者 杜玮摄

武侯墓被苍松翠柏围绕。 本报记者 杜玮摄

古柏(钢笔画)。 张军朝作

本报记者 杜玮

巍巍秦岭,绵绵巴山,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演绎了无数英雄传奇。在汉中盆地的定军山下、沔水河畔,有一处苍松翠柏掩映的森然庄重之地——武侯墓。这里长眠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蜀汉丞相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全国有很多纪念诸葛亮的武侯庙、武侯祠,而关于诸葛亮埋葬在哪里,一直众说纷纭。那么,何以证明定军山下的武侯墓就是诸葛亮真正的安寝之地呢?几乎每一个到此的游客,都会问到这个问题。

带着这个疑问,9月2日,记者前往勉县,再次拜谒了武侯墓。

1 鞠躬尽瘁兴汉室

9月2日,在武侯墓,记者发现墓碑前整齐摆放着游客敬献的鲜花。

“我们在小说里看到的诸葛亮是穿着草鞋、手持羽扇,坐在草庐中谋划国家大事的形象。那么,他真实的样子是怎样的?”“为什么这里被称为武侯墓?”游客一边游览一边好奇地问。

“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勉县武侯墓博物馆里挂着的这副对联,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作了概括。

勉县武侯墓博物馆讲解员蒋娜向大家介绍: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诸葛亮早年父母双亡,15岁时随叔父避难到荆州,17岁时又因叔父去世隐居隆中,躬耕陇亩,晴耕雨读,精研兵法。公元207年至208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佐。在草堂中,诸葛亮为刘备夺取天下出谋划策,即闻名于世的“隆中对”。从此,诸葛亮辅佐刘备,东联孙吴,北抗曹魏,占荆州,跨益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五次北伐……武侯墓博物馆内有两幅壁画,一幅为《三顾茅庐》,一幅为《将星陨落》,记录着诸葛亮27岁出山到54岁病逝27年波澜壮阔的政治军事生涯。

蒋娜介绍,《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主持大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民生,增加国家实力。在军事方面,他成功化解了多次危机,巩固了蜀汉政权的地位。他提倡勤俭节约,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减轻百姓负担,重用人才,注重教育,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等,使蜀汉国力日益壮大,深受民众爱戴。

“可见,诸葛亮的形象应该就是影视剧中所展现的那样朴素、节俭、才华横溢、睿智过人,拥有非凡的才能和深远的谋略。从诸葛亮所著的传世名作《出师表》和《诫子书》中,我们也能感受得到。”蒋娜说。

勉县武侯墓博物馆馆长胡亚强告诉记者,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官至丞相,死后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

2 定军山下埋忠魂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诸葛亮生于山东,隐居于襄阳,相府在成都,病逝于五丈原。他一生所到之处甚多,为什么偏偏选择葬于汉中定军山下呢?”“武侯墓对后世又有哪些影响?”记者问胡亚强。

胡亚强介绍:“身为蜀汉丞相,诸葛亮长眠定军山有三个原因。其一,汉中是蜀汉北方屏障。刘备夺占汉中以后,这里一直是蜀汉军事重镇。汉中的得失,关系到蜀汉政权的存亡。其二,公元228年至234年北伐期间,诸葛亮驻军汉中,在定军山下教兵讲武,推演阵法,奖励农桑。这里是他的大本营,安葬于此,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其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诸葛亮一生的夙愿。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北伐大业未成,他遗命长眠于汉中定军山下,激励蜀汉将士不忘北伐。”

“时间回溯到公元234年某天夜里。五丈原军帐中,率军第五次北伐曹魏的诸葛亮,因积劳成疾危卧病榻,气息微弱。他吃力地向谋臣交代完身后事,便缓缓地闭上了双眼,一代名相就此陨落。蜀汉朝廷遵诸葛亮遗命,将其葬于定军山下。”胡亚强介绍,《祠墓古柏记》记载,因诸葛亮终年54岁(古人按虚岁计算),将士们在其墓地周围栽植了54棵柏树,以喻武侯有生之年。

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到蜀国后,人们纷纷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表达对他的悼念之情。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下诏“近墓立祠”。每逢清明,人们纷纷来此祭奠。从此这里便有了一年一度的清明庙会,传承至今已有1700多年。

“现今,每年4月5日的武侯墓清明庙会,已成为当地群众不可缺少的民俗文化活动。群众自发进行祭祀活动,将诸葛先生忠义、智慧、勤政、廉洁等品德广泛传播。”胡亚强说,近年来,武侯墓博物馆以“弘扬三国史韵,品味武侯文化”为主题开展研学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参加三国知识讲堂、趣说三国精彩故事、体验诸葛亮趣味发明等研学活动,充分了解历史。

宁静淡泊、忠诚廉洁、博古通今、鞠躬尽瘁……千百年来,诸葛亮不仅被人们看作智慧的化身,更被视为历代忠臣贤相的楷模。

3 千年古柏守精神

“用什么证明武侯墓的真伪呢?”游客问道。讲解员回答:“一、这里是诸葛丞相在临终遗命中要求安葬的地方。二、墓园内现存的千年古柏就是最好的历史证明。”

《忠武侯祠墓志》记载:“武侯祠与墓多古柏,祠凡六十四株、墓凡五十四株……”武侯墓墓园内现存汉柏的直径都在1米以上,墓前的2株护墓汉桂,树围已达3米。

“墓园内的古树历经沧桑,史籍中记载的54棵古柏在历史的演进和自然变化中留存下来22棵。”胡亚强说,“经考证,这些古柏的树龄均在1700年以上,与诸葛亮遗命葬于定军山的时间相符,确为三国时期所植。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武侯墓,必是当年所修的诸葛亮埋葬之所!”

古柏在人们心中是高尚、坚强和永恒的象征。武侯墓墓园的古柏寄托着人们对聪敏、睿智、忠君、爱民的蜀汉丞相的怀念之情。有关资料记载,旧时,凡来武侯墓拜谒者,都要带青油二斤。景区管理者将这些青油集中在一起,每三五年统一为古柏灌溉一次,为古柏补充营养。

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与武侯墓隔汉江遥遥相望的勉县武侯祠博物馆内,原有64棵汉柏,取“八八六十四”之意,旨在纪念诸葛亮在勉县推演“八阵图”的历史。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汉柏目前留存16棵,树干直径都在1米左右。

近年来,勉县城市园林站对武侯墓、武侯祠的古柏制定了“一树一案”保护复壮方案,确保能随时发现并立即处理树木出现的问题,保护古柏健康生长。

武侯墓墓园内1棵千年古柏被大风撕裂了树尖,因抢救及时得以修复;1棵古柏的树尖遭到雷击,在科学养护下得以存活……勉县城市园林站站长王晟告诉记者,看到这些古树在细心保护下生机勃勃,他们非常欣慰。

守护着武侯墓,守护着千百年来人们的敬仰,一棵棵经历了1700多年风雨洗礼的古柏,在游客的凝望中,仿佛仍在演绎历史变迁中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场景……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