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8日
高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曹良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不仅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领域的开拓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更是引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对提升全球竞争力、增强国家发展安全性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校必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加快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新路,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坚定政治方向,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上筑牢坚强阵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政治上的坚定和清醒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保证。高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坚定政治方向,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思考和把握育人的政治使命,扎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土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要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脚踏实地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二要在思想上正确理解“小我”与“大我”。引导大学生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胸怀“国之大者”,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小我”之身担“大我”之责,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三要在行动上自觉承担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引导大学生自觉承担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实践磨砺中展现作为,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把准国家定位,夯实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战略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统筹布局。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高校要主动肩负培养栋梁之才的时代重任,把科研平台变为人才培养的平台,把科研活动变成培养创新精神的载体,为中国式现代化打造人才自主培养的战略基地。一方面要更加突出“国家使命”,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另一方面,要更加突出“主动服务”,提升战略眼光、拓展战略视野,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调整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基础、前沿、交叉学科布局,以守正创新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健全丰富大学生深度参与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的途径,在承担大项目、搭建大平台、作出大贡献的过程中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探索创新路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和执政理念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彰显了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教育发展依靠人民、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深刻内涵。一要坚持为了人民发展教育。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把“人民”二字深深刻铸在心灵深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高校必须深刻认识教育强国建设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二要坚持依靠人民发展教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现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要倾听大学生、家庭、社会对教学科研各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强化育人的制度保障,为大学生的学术研究、社会实践以及创新创业提供更广阔平台和更坚实支撑,努力让大学生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才。三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满意既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评价标准之一,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目标追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着力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保障人民受教育权利,努力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改革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为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高校要积极抓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窗口期,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一要深化贯通性培养,科学设计发现、选拔、培育与评估人才的方案,统筹建设面向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实现“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有效贯通。二要坚持全方位保障,以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为抓手,重构“入口—过程—出口”育人体系,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完善高层次人才参与立德树人的机制和渠道。三要秉持多元化发展,按照“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理念要求,为学生提供以学为主、多元成长通道和进步台阶,汇集全球高端资源和平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四要营造文化育人氛围,不断挖掘精神文化元素,涵养铸魂育人氛围。在国防科技领域为国家重器培养了大批总师和副总师的高校,可以邀请国家重大型号总师、副总师等优秀校友回校,为学生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奋斗历程,充分发挥“总师育人文化”对青年学生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积极影响,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励他们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同国家发展相结合,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时代责任。请优秀校友等多方力量回校交流,也可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新知,激发大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不断拓展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新路。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