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4日
“沉睡”资源变增收“活水”

本报记者 屈荔鹏 通讯员 李刚

“今年的烤烟长得真好呀,让人睡觉做梦都能笑出声来……”“是的,我听说,今年,每亩地的纯收入预计在3000元左右。”8月15日,在洋县龙亭镇高原寺村的百亩烤烟大田里,务工的村民们边干活边聊今年的好收成。

眼下,正是烤烟采收和烘烤的关键时期,高原寺村的百亩烤烟基地里,随处可见烟农们忙碌的身影。

“这片地以前是荒坡地,啥都种不成,我们当地人把这里叫黄土岭。”高原寺村党支部书记王宝信说,今年,村上与宁强县大安镇干溪沟村烟叶种植示范基地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将120亩地流转给干溪沟村,用于建设烤烟基地,发展地膜烤烟产业。

“目前,我们的烤烟进入采收和烘烤期,基地可吸纳300多名村民务工。今年,该项目预计为当地村民增收15万余元。”烤烟基地负责人杨波说。

“自从有了烤烟基地,除了每年30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收入,我还通过在基地务工,月收入1800元。”村民岳建红说。

土地是农业之本、农民之根。在洋县,像高原寺村一样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盘活土地资源、拓宽致富道路的故事还有很多。

“这几天自家地里也没啥活,我就来产业园打零工。”在洋县谢村镇东坡村的吊瓜产业园里,村民李会英一边除草一边说。

在产业园内,成片的吊瓜藤蔓下,已经结出了绿油油的吊瓜,村民们正在藤蔓架下除草、松土、浇水。

“2020年,我们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村里近千亩闲置地租给西乡县汉牧园吊瓜专业合作社发展吊瓜产业,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东坡村党支部书记李宝庆说,发展吊瓜产业后,不仅每亩地每年给村民带来了800元的收入,还带动本村和邻村的60余名闲置劳力进园务工。

为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2022年,东坡村又与四川艺道雕塑工艺品有限公司合作,利用村委会的闲置房屋开办彩绘工艺厂,吸纳村里的留守妇女务工,增加村民收入。

“以前,只听说过城里有社区工厂。没想到,我们村也有了家门口的工厂,让我们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村民刘艳霞说。

在彩绘工艺厂的生产车间里,几名妇女正按操作流程在模具板上印制图案。在她们的巧手下,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等石膏脸谱被绘制得惟妙惟肖。

洋县马畅镇流转1400多亩闲置水涝田建设千亩莲藕产业园,吸纳了5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务工者人均月收入3000元,产业园预计年收益900万元;黄金峡镇杨庄村盘活旱地,发展黄姜1500亩、茶叶1000亩,激活当地产业发展;龙亭镇的“鹮乡稻蛙”乡村振兴产业基地回收闲置绿皮火车车厢,建造“鹮乡稻蛙·美食专列”,让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

近年来,洋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盘活土地资源,让土地资源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同时,该县立足实际,深入挖掘闲置房屋、仓库等资源,让“沉睡”资源变增收“活水” ,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洋县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基地80余个、农业综合种养基地20个、农业产业园16个,发展庭院经济2000余户、水果种植3.9万余亩、中药材2.3万余亩。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