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周恒宇 通讯员 肖昆
“大家好,欢迎来到张骞墓景区,现在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了解张骞的故事……”8月23日,在城固县张骞纪念馆,络绎不绝的游客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入场参观。
“真的很震撼,我了解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故事,仿佛听到穿越千年的历史回响,感受到城固厚重的人文历史气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阿里是一位历史爱好者,今年是他来陕西学习工作的第五年。
城固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乡,也是陕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自1983年该县成立“张骞墓文物管理所”以来,当地政府持续对张骞墓进行加固保护,对张骞纪念馆进行布展,多维度展示张骞生平事迹及卓越贡献。
今年5月开始,由城固县政协组织的“寻访张骞”采风考察团分成7个组,分别走访考察14个省(区、市)、44个考察点,探寻有关张骞的遗迹遗址、历史事件、传说故事以及研究文献等。
“目前我已参加了4条线路的考察,此次考察是一次对张骞文化及丝路文化的全面研究与交流,对进一步弘扬张骞精神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考察结束后我们准备编辑出版一部有关张骞的书籍。”8月21日,在宁夏中卫考察的城固县张骞文化研究会主席许黎明介绍。
同是考察组成员的张骞纪念馆工作人员饶海玉说:“我们重走丝绸之路,感悟先贤张骞‘凿空’西域的艰辛过程和探索精神,为我们研究张骞文化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支撑。”
在城固县,张骞后裔现已传至73代,有1000多人。每年清明节,民间自发组织的祭祀活动吸引省内外众多游客参观拜谒,以此缅怀伟大先贤,感悟张骞精神。
近年来,城固县充分挖掘张骞的人文价值,在张骞文化品牌打造和项目培育上下功夫,在城市规划上,将“张骞”元素引入城市建设,相继建成张骞文化广场、张骞雕像、张骞古城展厅等标志性建筑。以“张骞”冠名的茶叶、酒、丝绸等产品成为当地重要的代表性文化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更好地讲述丝路故事,今年,城固县举办了一系列活动。4月1日,“2023张骞与丝绸之路高峰论坛”举办;4月3日,癸卯(2023)年祭祀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大典在张骞纪念馆举行;8月4日,城固县2023年“讲好张骞故事 传承张骞精神”张骞传说故事大赛落下帷幕。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两千多年间,无数人往来于丝绸之路,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在这里碰撞交融,熠熠生辉。时至今日,张骞的伟大毅力和开拓精神仍然让后人难忘。
张东亮是张骞第66代后裔。他从记事起就听村里的老人讲张骞的故事,现在已是“张骞故事宣讲队”的成员。他平时不仅向群众宣讲张骞的故事,还用张骞的故事教育自己的孩子。
“通过深入挖掘张骞的故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张骞的开拓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我要把张骞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当好宣传员和践行者,让张骞精神激励更多人。”张东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