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我和我的祖国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1日
饕餮纹四足鬲
谁说青铜鬲只有三足?

饕餮纹四足鬲(资料照片)。

李萌在讲解饕餮纹四足鬲。 本报记者 杨露雅摄

游客在参观饕餮纹四足鬲。 本报记者 杨露雅摄

扫描二维码 直观了解饕餮纹四足鬲

饕餮纹四足鬲

名称:饕餮纹四足鬲

户籍登记时间:1981年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出生时间:商代

出土地:城固县龙头镇龙头村

现住址:陕西历史博物馆

本报记者 杨露雅

“鬲是一种炊煮器,一般为三足。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件饕餮纹四足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青铜四足鬲,出土于汉中市城固县龙头镇龙头村。”近日,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县博物馆)讲解员李萌向游客介绍饕餮纹四足鬲。

饕餮纹四足鬲足够特殊,总能在一众文物中脱颖而出,引人注目;但又因为太过特殊,它的身上总是透露出一种神秘感。近日,记者走进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县博物馆),探寻这件绝世孤品的秘密。

壹 贺家疙瘩里的绝世孤品

在城固县龙头镇龙头村,有一个高五六米、直径七八米的土堆,当地人叫它贺家疙瘩,过去是村民取土修田的地方。1981年的一天,村民们像往常一样去贺家疙瘩取土,没想到竟挖出了宝贝。据村里的老人回忆,当时一共挖出了24件青铜器。看着这些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大家虽然叫不上这些器物的名字,但知道它们一定很珍贵,便用箩筐将青铜器一路担到了当时的城固县文化馆。

“据接收这批青铜器的工作人员回忆,当看到村民送来的青铜器时,大家眼睛都亮了。这批青铜器不仅造型精美,种类也很丰富,包括罍、鬲、提梁卣、盘、觚、爵、戈,尤其是其中的四足鬲,让人印象深刻。”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县博物馆)业务部工作人员陈旭介绍,这件四足鬲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丰富了鬲的器型。

饕餮纹四足鬲高22.8厘米,口径21.1厘米,腹径23.1厘米,重4743克,容积约6180毫升。方唇、折沿,四袋足,足作柱状。颈部饰一周雷纹,四足各饰有饕餮纹,其间填以阴线变形云纹,纹饰规整而精美。颈部有对称的两处高出器体表面的长条形补铸痕迹。

“发现以后,饕餮纹四足鬲就被仔细地保存在当时的城固县文化馆库房里。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开馆,饕餮纹四足鬲被调拨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式与世人见面。2019年,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县博物馆)开馆,我们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制作了这件复制品在馆内展出。”陈旭说。

想更好地了解饕餮纹四足鬲及其重要性,就要先了解鬲的历史。鬲是一种炊煮器,可以用来烧水、煮粥、煮肉,功能类似于现在煮饭烧水的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最早为陶鬲,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鬲。鬲多为三个腹足,可以稳定地“站立”,能贮水,架上干柴又可以加热食物,非常实用,是当时的生活必需品。

商晚期以后,青铜鬲的纹饰越来越精美,青铜鬲逐渐被赋予礼器的含义。战国晚期,青铜鬲逐渐从礼器和实用器的行列中消失了,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鬲的消失主要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关。新石器时代的居民大多在地上直接生火烹煮食物,而鬲易拿易放,可以直接置于火堆上,使用起来很便捷。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农耕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居住之地趋于固定,便开始寻求新的烹饪方式,灶台应运而生。但问题也出现了,将鬲置于灶台上,人们搅拌时,带足的鬲会因不平衡而倾倒。而且,鬲三足中空不易搅拌,更不易清洗。于是,人们便将鬲的三足去掉。于是,釜产生了,也就是现在锅的前身。”陈旭说。

贰 四足所藏的未解之谜

饕餮纹四足鬲作为绝世孤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是因为太过独特,要了解它尤为困难。饕餮纹四足鬲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要做成四足?它属于什么年代……为了搞清楚它的“身世”,学者们做了许多工作。

“因为饕餮纹四足鬲为偶然发现,缺乏有效的考古证据,且目前城固并未发现任何商代贵族墓葬,所以其归属问题一直悬而未决。”陈旭介绍,根据饕餮纹四足鬲上的范线痕迹,可以确定的是,饕餮纹四足鬲为四合范铸造,比三足鬲的制作工艺更为复杂。同时,作为一种炊煮器,四足鬲的受热面积比三足鬲大。

“我个人感觉,四足鬲在感官上比三足鬲更具美感。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四足鬲,且只有这一件,希望未来的考古发现能回答我们的疑问。”陈旭说。

虽然饕餮纹四足鬲造型独一无二,但考古学家还是从它身上发现了“蛛丝马迹”,推断出了它所属的年代。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赵丛苍研究发现,饕餮纹四足鬲的口、颈部特点及纹饰特征皆与河南辉县琉璃阁、湖北盘龙城等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的相应部位相似,据此将四足鬲的年代归为城洋铜器群第一段,具体年代推断为二里岗上层晚段白家庄期。

饕餮纹四足鬲原材料的来源也是考古学家关心的重点。为此,有学者通过科学手段分析了饕餮纹四足鬲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铅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饕餮纹四足鬲为高铅铅锡合金铸造成型;其铅同位素比值为商代常见的高放射成因铅,所用铅矿的产地与郑州、盘龙城、殷墟等遗址出土铜器相同,说明其与商文化存在密切的关系。

“无论是在合金成分还是在铅同位素比值上,饕餮纹四足鬲都与汉中本土的弯形器和璋形器等青铜器差别较大,而与郑州和盘龙城出土的青铜器有较大的相似性。同时,考古人员在郑州和盘龙城均发现了铸铜陶范,表明这两处遗址是商代早期的铜器制作中心。因此我们认为这件四足鬲很可能是在上述地点铸好后传入汉中的。”陈旭说。

叁 独特地理位置的馈赠

为什么这件四足鬲会“跋山涉水”来到城固?这与城固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

汉中盆地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江上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北越过秦岭可达陕西关中地区,向东顺汉水而下可至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向西南越大巴山即可进入四川盆地,自古以来就是连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一处关键节点,汉中青铜器因此受到了各地的青铜文化影响,呈现出复杂的文化面貌,饕餮纹四足鬲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四足鬲因造型特殊,其分范、合范、浇铸等环节比三足鬲难度更大,只有熟练掌握铸造技术才能制造。根据目前的考古证据来看,当时汉中地区的工匠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它很可能是从外地来到城固的。”陈旭说。

除了饕餮纹四足鬲,汉中地区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城固、洋县交界的湑水河两岸,陆续出土了700余件青铜器,时代基本为商代,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被称为“城洋青铜器”或“城洋铜器群”。城洋青铜器数量大、精品多、艺术与科学价值高,填补了汉水流域商文化研究的空白。

历史学家李学勤曾说,青铜器是商代最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城洋一带是商代青铜器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出土地区。通过对城洋青铜器的研究,学者们发现了一条沟通四川与中原地区的新路线。

长江是商代中原获取西南地区优质金属原料资源的重要通道之一,可以称之为四川与中原地区交流的“南路”。而根据城洋青铜器铅同位素示踪研究结果,学者们初步推论,商代自二里岗时期直至殷墟晚期,四川盆地与中原腹地交流的通道,除了“南路”之外,可能还有一条“北路”,即越大巴山而北入汉中,然后顺汉水而下,经南阳盆地而至中原。城固能出土包括饕餮纹四足鬲在内的如此精美且数量众多的青铜器,与这条“北路”息息相关,是地理位置优势送给城固的独特“礼物”。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