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8日
“幸福城”里的幸福生活
——榆林市横山区避灾生态移民搬迁侧记

搬进新家后,白耀文夫妇在横山区“首泰·幸福城”小区门口办起了小超市。 本报记者 马腾摄

本报记者 马腾 通讯员 阎顺心

走出榆林市横山区南塔乡高圪垯村时,谢忠芸忍不住回头,再次打量这个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庄。村里人陆陆续续都搬到城市里生活了。他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不舍:这一走,种地的“手艺”怕是要丢了。

8月15日,让谢忠芸没想到的是,在移民搬迁政策的帮助下,他又沿着当年离去的路,走回高圪垯村,重新拾起了种地的行当。

从2018年开始,榆林市横山区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避灾生态移民搬迁。截至目前,共有1608户6000多名住在大山里的农民搬入横山区“首泰·幸福城”小区,成为有土地的“城里人”。现在,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过起了幸福的生活。

搬去县城还要种地

谢忠芸是作为第一批避灾生态移民住进横山区“首泰·幸福城”小区的群众。

搬迁之前,谢忠芸有许多顾虑:搬走了,户口怎么办?家里的承包责任田怎么办?政府要求搬迁户签订“一表三协议”,会不会把大家的责任田收了、户口销了?

在当时,几乎所有的搬迁户都有这样的顾虑。

很快,横山区移民办主任思华山向大家解释:“政府保证所有搬迁户在原村上的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不变,搬迁户原来所享有的相关权益不变。”

了解到即使住到了城市,老家高圪垯村的46亩地依然是自家的承包地,使用权和使用年限一律不变,谢忠芸这才放心了。很快,谢忠芸种上了20亩的黑豆和玉米,还在其余的26亩地里种了核桃树、枣树等“懒庄稼”。此外,他还在小区门口开了个农产品门市,把家里的农产品拿到店里卖,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搬去县城了为什么还要种地?不少搬迁户这样回答:“不种地,那还叫农民。”

谢忠芸说:“除了对土地有眷恋外,我们最大的担忧仍然来自生计。对农民来说,土地是命根子。有了土地,无论出现什么问题,再苦再累总可以生存。”

白耀文、张军飞是石窑沟办事处的搬迁群众,他们两家同时搬进了城里。白耀文在种植家乡责任田的同时,在新小区门口开了一家超市。张军飞在种植家乡责任田的同时,经营了一家停车场。

在横山区,像他们一样,人住在城里,“老家种地、城里创收”两不误的搬迁群众还有很多。

创收就在家门口

避灾生态移民搬迁工程,让很多农民从大山深处搬到县城。为了保障他们的生活,承接搬迁群众的社区需要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横山区移民办提出“先业后搬,以业促搬”的思路,在“首泰·幸福城”小区一楼规划了40多间门面房,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社区工厂3家,建立便民活动场所50多家,带动1000余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26岁的横山区韩岔镇高畔峁村村民高凤凤,在西安打了3年工,跑过业务,当过流水线工人。

2020年春季,住在“首泰·幸福城”的哥哥给高凤凤打了一个电话:“政府要给搬迁群众免费进行技能培训并且提供工作岗位。要不,你回家试试?”

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这个消息让高凤凤十分欣喜。回到家,看到参加培训的都是和自己一样大的年轻人,而且回家就业还可以省下外出打工的租房费用,她下定决心,留乡发展。

如今,高凤凤已经在县城办起了3家美容养生会所,月收入7000多元。她说:“现在,我吃住都在家里,花钱少,不仅攒了钱,还能照顾上父母。”

吉磊是韩岔镇屈家庙村人,搬到“首泰·幸福城”前,他总担心自己没有一技之长离开老家后没法过日子。

哪知道,换了一方水土,天地更加广阔。原来,社区推荐吉磊到西安、北京等地学习技艺。经过系统学习,掌握了手艺的吉磊,办起了吉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每年收入10余万元。

韩岔镇三星村韩宽墕村侯志平一家四口人搬到“首泰·幸福城”后,做起了网络直播。侯志平还和儿子侯小东、儿媳范小艳开了一家房产中介机构,全家月收入上万元。

现在,“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成为搬迁群众新的就业模式。

幸福生活有奔头

冯光福的老家在韩岔镇永昌村,那里山大沟深,交通闭塞,群众生活十分艰苦。决心走出大山后,冯光福带着老伴和两个儿子来到城里发展。

谁知新的问题出现了:在城里买房,地理位置还凑合的商品房少说也得30多万元。后来,他经过详细打听,在“首泰·幸福城”购房,不仅价格低,政府还给补助5万元,此外,还免收契税和登记费。

这么好的政策让冯光福动了心,他立即取出自己存的15万元,付了房款,搬进“首泰·幸福城”。

搬进新房后,冯光福的生活被幸福包裹着。大儿子冯雪峰参加了汽车维修技术培训,凭着心灵手巧、能吃苦的韧劲,学成了一手过硬的修车手艺,办起了一家汽车维修中心。“日子好了,好事跟着来了。去年,儿子办了婚事,今年,儿媳妇还生下了一对双胞胎,日子过得美得不行。”冯光福说。

在这里,不仅是冯光福,还有6000多名像冯光福一样的搬迁群众住进了新家,他们的生活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面对记者的提问,大家表示,住进“幸福城”不光方便,还有好生活。

如今,横山区避灾生态移民搬迁已经成为榆林移民搬迁的典型,政府在异地搬迁中,不断强机制、壮产业、促就业,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人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8月15日傍晚,谢忠芸干完农活在小区楼下乘凉,霞光洒在这位老人慈祥的脸上。这时,他不禁轻轻吟诗一句:“霞光映照新居户,喜花常开幸福家。”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