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席晨 通讯员 王琼
“刚回来的时候,我们团队只有4个人,还都不是农学出身。但我们还是决定发展生态农业,目的就是想带着乡亲们一起干,一起致富。”8月3日,陕西沃野青青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力行回忆自己的创业历程时说。
2015年,郑力行毅然决然地辞去在中科院浙江研究院的工作,回到家乡礼泉县,当起“新农人”。依托礼泉县的自然生态优势,郑力行创办了一家由返乡青年大学生组建、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态农场。几年下来,在他们超前的理念下,农场获得了不小的成功,不仅让周边群众搭上“致富快车”,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陕西沃野青青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占地600亩的产业基地,一年四季可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肉、蛋等几十种应季食材,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在礼泉县,像郑力行这样回乡创业的“新农人”还有很多。他们发挥自身特长,充分挖掘家乡的资源,或深耕康养产业,或发展文旅产业,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助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礼泉县青年“农创客”和“新农人”已经突破1000名。
人才回乡“追梦”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用心营造的发展沃土。近年来,礼泉县高度重视人才返乡创业工作,广发“英雄帖”,召集各路英才返乡创业。该县先后出台实施《礼泉县优化人才服务激发创新活力若干措施》等6个管理办法,建立7个人才数据智库,建成 7个“新农人”工作服务站、开展名师带徒培训3万人次。
为提升“新农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本领,礼泉县一方面组织“新农人”走出去,将他们的创新创造成果与市场积极对接,另一方面将专家人才引进来,通过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组织专家教授把现代化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有效解决生产、流通、营销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推动人才链、产业链、科技链融合聚变。
同时,该县还采取“‘新农人’+企业+农户”互利共赢模式,引导返乡创业人才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鼓励他们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在“新农人”的带动下,全县涌现出以陕西沃野青青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果集团赵镇基地等为代表的农业示范基地2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