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我和我的祖国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10日
折觥 青铜器中的“动物园”

折觥。 本报记者 赵茁轶翻拍

折觥铭文拓片。 本报记者 赵茁轶翻拍

宝鸡周原博物院讲解员权瑞雪在讲解折觥的基本情况。 本报记者 王熙摄

《折觥》邮票。 宝鸡周原博物院供图

扫描二维码直观了解折觥

折觥

名称:折觥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时代:西周中期

籍贯:宝鸡市扶风县

户籍登记时间:1976年

现住址:宝鸡周原博物院

本报记者 赵茁轶   实习生   周家禾

青铜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古代,青铜器往往代表着庙堂、王权以及秩序的神秘、庄严和威仪。走进宝鸡周原博物院,一排排青铜器在展柜中静默,凝视着往来游客,守望着千年岁月。

展柜中奇特的青铜器里,少不了造型和纹饰都极为精美的折觥。折觥以羊的特征为主要器型,结合数个动物形象,共同组成其外形。折觥盖内和内底部同时书有铭文,是一件兼具“外在”与“内涵”的重器。

壹  偶然现世的窖藏珍宝

如杨志发一镢头刨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一样,陕西的考古故事,很多都离不开农民与地。1976年12月15日,陕西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大队组织社员平整土地。像往常一样,社员们闷头干活,专心劳作。突然间,一位社员的镢头刨到了金属质地的器物。三秦大地上,刨到“宝”的事情时有发生,且那时距离兵马俑的发现时间非常近。村民们惊喜万分,立刻将此事汇报给了考古队。

那时,由陕西省文化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单位共同组成的陕西周原考古队,正在不远处的周原遗址开展考古发掘。接到消息后,考古队立即赶往现场。在村民发现青铜器之处,专家们发现了一处大型青铜器窖藏。

窖藏内共出土墙盘、折觥、刖人守门方鼎、商尊、丰尊、父辛爵、微伯鬲、孟爵等青铜器103件。其中,带有铭文的器物达74件。这是周原考古队首次发现大规模的青铜器窖藏,也是一座埋藏丰富且较为完整的西周青铜器窖藏。

这个窖藏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庄白一号窖藏,也称微氏家族青铜器窖藏。微氏家族原来担任商朝贵族微子的史官,商朝灭亡之后继续担任周朝史官。其家族窖藏青铜器种类很多,许多有铭文,记录了微氏四代人的事迹。

庄白一号窖藏长1.5米,宽1.1米,深1.2米,虽然面积不大,但存放的器物众多,窖坑规整有序,青铜器摆放整齐、相互嵌套。难得的是,窖藏内的器物之间填有草木灰。得益于草木灰的保护与隔断,器物基本保持了窖藏之初的模样,足以见得窖藏主人对这批器物的珍视。

这批青铜器造型雄浑大气,纹饰精美繁复,铭文内容极为丰富,为西周历史、青铜器断代以及古文字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在这103件青铜器中,折觥精美、独特。觥是饮酒用的器物,也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有庞大的重量与容量,用“盛酒”来描述其用途更为合适。觥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到西周中期,多为殷商遗民使用。大部分觥是椭圆形或方形的器身,盖制作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会把整个青铜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为足,装饰纹样与青铜器中的尊、卣类似。

西周中期以后,觥这种器形逐渐消失。“这一现象或许与周人的抑酒政策有关。由于周人的‘禁酒令’,周朝铸造的酒器也就越来越少了。”宝鸡周原博物院讲解员权瑞雪解释,“折觥上的铭文显示,这件青铜器铸于西周昭王时期。西周昭王、穆王时期,确立了以周人为主的本体文化,殷商遗民文化衰落。”

贰  “动物园”般的艺术形式

古诗中常常可以见到对觥的吟咏。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句“金觥雹凸棱”,韦庄诗曰“更怜红袖夺金觥”。最广为人知的还要数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提到的“觥筹交错”。只此四字,就把酒席上酣醉如狂的情形刻画得惟妙惟肖。此后,人们就用“觥筹交错”来形容相聚宴饮时极其欢乐的情景。

陕西出土的觥比较少,截至目前仅发现3件。除了牛觥为商代之外,折觥和日己觥都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折觥名称的由来源于一个名叫“折”的人,是他制作了这件觥。他的官职是“作册”,所以折觥也被称为“作册折觥”。作册是商周时期的史官名,主要负责掌管著作简册,王册命臣下时,作册就在旁边宣读并授给臣下。

折觥通高28.7厘米,通长38厘米,腹深12.5厘米,重6.7公斤,造型稳重,铸造精美,纹样繁复,装饰富丽,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从正面看,折觥的造型是一只卧着的肥羊,整体可分为器盖与器身两部分。觥体呈长方形,前有流,后有鋬,羊头、龙背、饕餮尾。两只硕大的羊角向下弯曲,两角之间夹饰一个龙头,高鼻鼓目,两齿外露,牙齿的形状宛若卷曲的蜗牛;从头顶处开始,在盖脊正中延伸一条扉棱,直到尾部;两侧各饰一条卷尾顾首的龙。羊在古代是“祥”的象征,以羊作为主体,有祈望吉祥的含义。颈部的扉棱为龙形,盖的颈部以下,装饰有一个饕餮纹面,在饕餮的头端加铸了两只立体兽耳。

觥体后部有一鋬,上部为牛首,中部为鸷鸟,下部为垂卷的象鼻,两侧还有突出的象牙;尾端是鱼尾造型,圈足扉棱间饰有回顾式龙纹。器底可见明显的对角线交叉范痕。

器身曲口、宽流、鼓腹,每边的中线和边角都饰有透雕的扉棱式脊,组成几组饕餮纹面。折觥的纹饰通体分为3层,以兽面纹、夔纹为主纹,云雷纹为底纹,其间配以象、蛇、鸮等动物,形态生动逼真。折觥造型精奇凝重,纹饰流畅富丽,巧夺天工,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在距今3000多年的西周时期,人们能浇铸出如此精美的器物,不但要有高超的艺术想象力,还要有缜密而严谨的合范技术。折觥足以证明古人在青铜器制造上的精湛技艺。”权瑞雪说,“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一件青铜器上见到如此多的动物形象,看到这件青铜器中的‘动物园’。”

叁  内藏玄机的铭文记录

1982年,国家发行《西周青铜器》纪念邮票时,《折觥》成为最佳雕刻版邮票。这不仅与它奇妙瑰丽的造型有关,也因为它“腹有诗书”。

青铜礼器出现铭文约起源于商代中期。早期的铭文大多是族徽和祖先庙号,商代末期开始,青铜器铭文中开始出现叙事性内容。到西周时期,几十字到上百字的长篇铭文在青铜彝器中时有出现。铭文中有关政治、社会、礼仪、经济的信息大大增加,但大多在结尾处会增加说明,写明制作此器的目的是贡献给死去的先祖,且传承给家族后代。

折觥是目前出土的铭文最多的觥,其盖内铸有铭文,器身内底部也铸有铭文。器盖同铭,分别为四行、六行,各四十字。

铭文大意是,昭王十九年五月戊子这天,王在厈这个地方(沣京一带),命令担任作册的折,代天子为相侯赠土地,同时,昭王又赏赐给折许多青铜和奴仆。为了宣扬王的美德和恩惠,折便为父亲乙铸造了这件觥以作纪念。

为什么在觥的盖内和内底部都有铭文呢?一些专家认为,由于觥是宗庙祭祀中使用的一种盛酒礼器,这些礼器在祭祖的时候可能会被实际使用,在这种情况下,铭文和祭祀用的酒会发生接触。周人认为,铭文接触礼器中用于祭祀的食品或酒水,可以把文字内容表达的意愿直接传递给祖先。

正因如此,庄白一号窖藏的主人才如此看重这些青铜礼器。青铜器在商周叫吉金,本色应该是金色。在制作青铜器时,所用铅锡的比例不同,会让青铜器呈现出黑或白色。折觥出土时,乌黑发亮,看不到岁月氧化形成的铜绿,应该是制作的时候进行了特别的加工,形成均匀、致密、光亮的黑色“保护层”。加之窖藏主人的精心保管,生成铜绿的“途径”被阻断,折觥一直停留在制作初时的黑色。正因如此,它才能在千年后,以乌黑铮亮的模样惊艳世人。

折觥作为古代的祭祀器具,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中国古代贵族阶级权力和地位的一种象征,带有着商周独特的民族色彩,充分反映了周朝系统严密的礼仪制度以及当时高超的制作工艺。观察展柜内的折觥,仿佛也能感受到属于那个时代“觥筹交错”的记忆。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