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科技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10日
“太空种子”诞生记

本报记者 张梅

我曾经是一粒普通的种子。一次太空之旅,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

不是所有种子都和我一样幸运,有机会开启这趟旅行。旅行之前,科学家要对所有“参赛选手”进行严格筛选。因为即使是同种作物的种子,南方与北方对其性状的要求不一样、不同研究所的科研方向也不一样。同样外观的种子,哪怕看起来都很饱满、健康,第一代与第二代也不尽相同。只有那些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才能“上天”,才有可能在经历空间诱变后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化。

入选后,我和我的同伴登上飞船,开启了太空之旅。

把我们送上太空并非易事,不仅需要花费高昂的人力、物力、财力,更需要具备制造、发射、回收返回式卫星等雄厚的科技实力。

这趟旅行并不轻松。我目睹了浩瀚的星空,经历了各种不曾想象过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科学家正是要利用这些特有的太空环境条件,让我们产生各种基因变异。

当然,这种诱变十分随机,有的会产生好的变异,有的会产生不好的变异。即便是同一种作物、同一个品种的种子,搭载同一颗卫星,诱变结果也可能有所不同。

我们的太空之旅,对航天育种工作来说,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整个研究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地面上完成的。

由于变化是发生在DNA层面的,在这趟太空之旅中,我们究竟有没有受到足量的射线照射、有没有发生变异、发生了何种变异,谁都不知道。要想搞清楚这些,还不能破坏种子,科学家只有先将我们播种到土壤中,等待我们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并把根、茎、须、叶、花、果,每一点变化都详细记录下来,然后与普通同类作物相比较。

这些,还只是选育第一代种子的工作。

科学家会将我们进行比较和选择,选出更强更好的“选手”。然后将选出的“优秀选手”进行再播种、再筛选。如此经历三四代选育工作后,得以进入下一轮的“选手”才有可能成为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突变系。其间,科学家还要进行多次品系鉴定、区域试验等。

只有经历了这一轮轮的筛选、审定,“太空种子”才能最终被确定。

带着科技改变生活的美好愿望,我——一粒“太空种子”,从此在大地上茁壮成长。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