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七月二十六日,咸阳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随手拍微信小程序运行情况。
本报记者 申东昕文/图
日前,家住咸阳市秦都区渭滨街道的市民王先生因附近工地夜间施工,难以休息,便打开随手拍微信小程序用手机拍下10秒视频并附上简单文字:夜间动工,机械声音嘈杂,影响周围居民休息。
“没想到,第二天下午,环境执法人员就到达现场处理问题,晚上就不吵了。7月20日,我的微信上还收到来自咸阳市生态环境局的100元微信红包奖励。”王先生平时就有随手举报身边不文明行为和破坏环境行为的习惯,“以前,我都是拨打12369或者12345反映问题。现在,有随手拍更方便了,这也鼓励我继续参与环境监督,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王先生使用的随手拍,是2021年8月上线的咸阳市生态环境问题随手拍微信小程序。该微信小程序操作简单,只需打开页面,拍摄现场,填写所在地址,就可以直接提交。经过多次优化升级,随手拍微信小程序功能逐步完善,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
“市民拨打12369举报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手动转到分局或部门。一些不属于环境部门职责的问题,还要转到其他热线来解决。随手拍微信小程序上线后,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所有问题我们全盘接受,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咸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张斌告诉记者,“小程序实现了系统自动交办,省去了繁琐的人工和纸面流程,因此,群众举报的一般性问题,处理速度大大提升,5个工作日内就能办结。从问题举报到解决问题,再到兑付奖励,全程一般不超过1个月。”
在咸阳市生态环境局公众号公开信息中,记者看到,随手拍投诉举报微信红包奖励已经兑付三批。其中,5月5日至25日,第一批共兑付7个环境问题奖励;5月26日至6月16日,第二批兑付了26个;6月17日至7月9日,第三批兑付了69个。
“这说明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随手拍微信小程序刚上线时,每个月的访问量很少。后来,访问量越来越大,市民参与度越来越高。截至7月20日,我们已累计兑付奖励资金2.08万元。”咸阳市生态环境局宣教中心负责人说。
记者从后台看到,截至7月20日,环境问题随手拍访问总量达2.23万次,受理群众举报问题1723件,办结1329件,剩余394件正在按时序推进。
“资金奖励只是提高市民参与积极性的手段。我们真正要做的是,降低群众的参与成本,提高反馈速度。在一次又一次的正反馈下,群众参与的热情才会不断提高。”张斌说。
为了提高这种正反馈,咸阳市作了许多努力。
传统的电话举报投诉,容易出现描述不清楚事由和事发地点的问题。“有的路段和区域叫法不同,以前经常出现接到举报后,执法人员赶往现场找不到、查不清问题的情况,既打击了市民的积极性,又浪费了环境执法力量。”张斌告诉记者,随手拍微信小程序上线后,群众可随时随地用手机拍摄照片或视频上传发现的环境问题,系统会自动识别拍摄时间、地点、问题情况,并第一时间受理,有效解决了来信来访时效性差、电话投诉等待时间长、网站投诉不会操作、上传证据困难等群众投诉难点痛点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系统后台实现了自动交办,环境部门无法以“不属于我们单位管”为理由推脱,避免了一个问题群众向多个部门投诉及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等现象的发生;群众也可以通过小程序实时掌握投诉问题处理情况,并对处理结果提出反馈意见,实现问题处理全过程都在阳光下运行,形成工作闭环,切实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通过群众积极参与,咸阳市有效解决了一批环境问题,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5月,咸阳市域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48,同比下降14.5%,优良天数27天,同比增加8天,PM2.5浓度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2%。
“环境保护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集中优势兵力,动员各方力量,群策群力,群防群治,一个战役一个战役打,打一场污染防治攻坚的人民战争。”张斌说,“随手拍实现环境问题实时举报、快速处理,不仅让污染无处遁形,还畅通了群众参与环境监督的渠道,增强群众参与积极性,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