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8090”青年服务队主要开展党的理论宣讲,民情民意收集,为民解忧纾困,为辖区企业、商户帮办“墙内事”、包办“墙外事”,处理应急突发事件5大类服务。服务队成员通过一线宣讲、定期走访、网格服务群征集等方式,主动找“事”,并按照“设立台账,队员包抓,跟踪办理,限时办结,回复销号”处理要求,“一条龙”为企业、商户、居民提供个性化、差异化、“保姆式”服务,促进问题快办快结。
本报记者 杨小玲 通讯员 严文武
“‘娃们’讲得跟拉家常一样,听起来顺耳、有味、带劲!”7月19日,作为“8090”青年服务队“粉丝”的老党员高梅花,提起“娃们”的理论宣讲赞赏有加。
高梅花老人口中的“娃们”,指的是咸阳秦都区吴家堡街道办的“8090”青年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成员。
“服务队成员全是从街办、社区的‘80后’‘90后’人员中选出的,其中既有名校研究生毕业的选调生,也有‘一肩挑’的社区书记,部门的一些业务尖子也被选入其中。”吴家堡街道党工委书记第五晓娟介绍,这是为了让更多的青年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上门解民忧,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转作风,切实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服务队主要开展党的理论宣讲,民情民意收集,为民解忧纾困,为辖区企业商户帮办“墙内事”、包办“墙外事”,处理应急突发事件5大类服务。服务队成员通过一线宣讲、定期走访、网格服务群征集等方式,主动找“事”,并按照“设立台账,队员包抓,跟踪办理,限时办结,回复销号”处理要求,“一条龙”为企业、商户、居民提供个性化、差异化、“保姆式”服务,促进问题快办快结。
在为民服务中,服务队成员妙招迭出:惠东社区“书记移动办公桌”进小区、进单位,听民声,解民忧;天王第二社区针对老年人居多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社区银发互助会”,定期开展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惠西社区依托“心心秦家”服务点,联合党建共建单位、爱心门店、专业志愿者,打造服务“老弱病残”爱心小屋;各社区还为重点关怀户提供“帮代办”个性化服务,为商户门店送政策上门、代办相关证照……
服务队“实打实”的服务让居民张振国心里暖融融的。张振国居住的秦都区文林路棉麻公司家属院是个“上年龄”的老旧小区,各种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以往一到用电高峰,全院居民‘头就大了’。为啥?因为电压不稳。”张振国心有余悸地说。针对棉麻公司家属院用电问题,服务队成员、文林路社区党支部书记田军阳多次与小区上级单位沟通协商,今年6月,小区用电问题彻底得到解决,包括张振国在内的10多位居民代表特地为社区送上了感谢信。近期,文林路社区还将棉麻公司家属院列入街道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楼顶防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将陆续进行。
“与居民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沟通,才能够及时了解为民服务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社区才能‘对症下药’,为居民排忧解难。”服务队成员、惠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关晓慧谈起在一线服务的感受时说。惠东社区通过“书记移动办公桌”将服务窗口前移,变“坐等上门”为“服务上门”。前不久,服务队针对社区重点关怀户杨金凤老人和两个残疾儿子生活窘迫的现状,按照政策为一家三口申请办理了低保,大大缓解了杨金凤家庭的困境,让一家人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服务队自成立以来,相继解决了物业管理、邻里纠纷、‘帮代办’等各类事务近百件,开展理论宣讲47场次。”第五晓娟说,通过党员干部“走出来”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既克服了青年干部的“本领恐慌”,也开通了一条便民服务通道,还能吸引更多有专业特长的青年志愿者加入基层服务队伍中来,为居民提供更贴心专业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