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31日
西北大学研究团队成果在《科学》发表
云南虫不是脊椎动物

本报讯 (记者 霍强 实习生 郭智荣)7月28日,记者从西北大学获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刊发了该校古生物研究团队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玉溪师范学院联合研究的专题学术评论《对“云南虫的超微构造揭示出其祖先脊椎动物咽骨”的评述》,文章明确提出“云南虫不是脊椎动物”。这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舒德干领衔的学校古生物研究团队1996年以来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第16篇论文。

自达尔文时代以来,人类一直在追寻脊椎动物的源头演化。为了进行科学验证,西北大学古生物研究团队联合相关单位对8000余枚云南虫类化石标本进行了详尽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有观点提出的云南虫鳃弓上观察到叠盘状软骨细胞结构实际上是由于化石埋藏保存原因所产生的错觉。这些‘盘状结构’与中空的鳃丝一一对应,其实是云南虫鳃丝连接到鳃轴基部的固着点。”研究团队成员、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刘建妮说。

刘建妮介绍,云南虫有没有软骨细胞对于判定它与脊椎动物是否存在密切亲缘关系几乎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软骨细胞广泛存在于多门类无脊椎动物。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团队观察了大量云南虫化石和其他一些无脊椎动物化石的软组织残余物,发现其有机质以无定形的均质碳膜保存,且呈现高成熟度和沥青化。

“澄江化石多以微米级的矿物集合体保存,软骨和原纤维蛋白的主要成分以及其他纳米级三维结构,无法从寒武纪保存至今。”刘建妮说。为了避免处理过程对实验造成污染,团队直接用聚焦离子束(FIB)对化石鳃弓进行多处取样,取样宽度为3.5—4.0微米,深度在6微米左右。运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发现所有的有机质无任何原生生物结构,整体非常均匀,并未发现能够支撑云南虫成为脊椎动物的所谓“串珠状结构”。

刘建妮表示,利用贝叶斯谱系分析云南虫得出“脊椎动物干群”结论的特征矩阵明显存在诸多关键偏差。在对上述矩阵参数进行仔细厘定和客观更正后,得出的修正结果是“云南虫在后口动物亚界谱系树中的位置低于低等脊索动物,与脊椎动物无关”。据悉,一年多来,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的10余个学术团队撰文评述,一致认为“云南虫不是脊椎动物”。

舒德干介绍:“在后口亚界谱系演进上,云南虫比脊椎动物至少低4个基础器官创新等级。目前脊椎动物已知唯一的干群是昆明鱼目,因为它已具有头脑眼、单鼻孔和嗅囊、原始脊椎、二分心脏、复杂肌节等无颌鱼必需的基本器官构造,所以与脊椎动物冠群的亲缘关系密切。”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