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19日
聚力转型升级 挑大梁开新局
——榆林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通讯员 魏丽娟 闫景 贺源

夏日炎炎,榆林大地到处涌动着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热潮。

车间里,陕西榆能创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新开发的煤机核心装备尽显“高大上”;田地上,定边县堆子梁镇家庭农场主高海宽轻点手机,一键实现灌溉、施肥、田间管理;山峁间,清涧县双庙河便民服务中心鲍家山村枣农赵加合新种植10多亩药用连翘,有了更多收入来源……

榆林是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也是“西煤东运”的核心腹地、“西气东输”的重要源头、“西电东送”的主要起点。今年以来,榆林市切实担负起“勇挑大梁、勇开新局”新使命,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向着加快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和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阔步迈进。

以“高”为标

壮大能化产业集群

7月18日,一辆辆满载化工产品的运输罐车,从延长石油榆神50万吨/年煤基乙醇项目产品装卸站缓缓驶出,将煤基无水乙醇销往全国各地。

作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煤基乙醇项目,延长石油榆神50万吨/年煤基乙醇项目以煤为原料,生产无水乙醇、甲醇、乙酸甲酯等化工产品,开辟了煤炭资源清洁利用新途径。

“项目最大的特点是用低阶煤代替粮食制取乙醇,每年可节约生物乙醇原料粮150万吨,相当于榆林市去年粮食产量的60%。”陕西延长石油榆神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军林说。

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榆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

面对产业结构单一、能源开发模式粗放等发展问题,榆林用一个个支撑能源产业创新转型的重点项目“破题开路”,为高端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当下,气温持续攀升,榆横工业区的各项目生产现场同样“火热”。

在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公司,目前国内成本最低的煤化工二氧化碳捕集项目——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公司3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正在高效运行。

“我们采用先进的煤化工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每年可生产30万吨符合国标要求的液体二氧化碳产品,捕集成本每吨仅105元。”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发展科技部经理张马宁介绍,通过这个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相当于植树1668万棵。

对榆林来说,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既是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的“紧箍”,更是能化产业“向绿而生”的“助推器”。

对标“双碳”目标,榆林压减40多个、总投资7000多亿元的“两高一资”项目,全市存在问题的112户“两高”企业完成整改103户。同时,榆林依托新能源产业积蓄“绿色能量”,成功引进风机全产业链、光伏组件、储能电池等高端制造项目,为高碳城市低碳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以“智”为能

高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眼下,玉米生长进入“大喇叭口”期,补水、施肥是确保玉米增产的重要举措。但是,在榆林市榆阳区大地种业农场,却很难看到大量工作人员忙碌的景象。

“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统一管理4000亩农田,员工再也不用顶着烈日去浇水了。”陕西大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永康一语道破玄机。

今年,大地种业农场投资2600万元,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将大面积喷灌改为智能滴灌,为农业种植插上科技的翅膀。

拇指宽的输水带遍布玉米苗间,一滴滴水珠精准浇灌着每一株玉米苗,农作物“吃饱喝足”,叶片更显宽大厚实。

“系统操控终端作为‘智慧大脑’,可根据农作物生长需求,给予‘精准投喂’,不仅节水节肥30%,还可实现亩均增收700元左右。”郝永康欣喜地说,“科技在手,致富不愁。”

尝到科技甜头的,还有果农。“榆林山地苹果个大味甜,园区亩产5000公斤,热销国内一线城市,供不应求。”子洲县清水沟现代农业园区副总经理刘帅自信满满。

刘帅自信的背后,是榆林山地苹果科技试验示范站这块金字招牌。自建园以来,清水沟园区采取“园区+科研院校+农户”的发展模式,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山地苹果科技试验示范站,成立山地苹果专家大院、西农大教学实习基地,一手抓研究开发,一手抓服务培训,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带动600多户果农增收。

“全国知名教授、专家团队在这里培育了100多个苹果新品种,全心全意谋发展。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榆林果业先进技术覆盖范围扩大,苹果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金果果’。”榆林市果业服务中心主任李子民介绍,榆林苹果年产量60万吨,产值42亿元;整体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的村子81个。

以“绿”为先

生态优换来绿富双赢

近几日,2023“清爽榆林”文化旅游季火爆,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的眼球。绿色、凉爽、干净、热情……在受游客赞扬的榆林标签中,“榆林绿”妥妥占据了“C位”。

“榆林是从大漠中走来的城市,可来了我才发现,这里满目翠绿、碧波荡漾,宛如江南城市一般。”西安游客王心怡连连感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漫步在榆林沙地森林公园,目之所及绿意盎然、游客如织,一片欢声笑语。

这里是榆林城区防护林带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建设初期,这里是一片半固定的沙丘;如今,公园林草覆盖率达66%,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沙地摩托、露营、沙地排球场、马场等生态文娱项目方兴未艾。

“沙地森林公园自然条件一年比一年好,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入夏以来,我们日均接待游客300人次,每月营业额至少30万元。”绿里营地经营者张悦坦言,生态优势已成为吸引创业者的重要指标。

发挥林优势,做活“绿”文章。榆林市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素质显著提升,林业一产、二产加快转型升级,三产贡献率有了明显提高。

“现在一到夏天,到处绿油油的。环境变好了,核桃树和林下药材收入稳定增加,我的日子越过越好。”去年,佳县方塌镇圪崂湾村村民曹怀金收入12万元,“林海生金”让他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当前,榆林已建成省级、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4个,开展森林康养项目5个,有生态休闲旅游精品基地15个、城郊林家乐30个,露营经济、研学旅行、体育赛事等“生态旅游+”形式丰富多样。全市林业产值达115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一幅“城市增绿、市民添福、山区造林、农民增收”的美丽榆林新画卷正徐徐展开。绿色,已成为榆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