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特别报道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17日
秦人治水再树丰碑

吴莎莎

俯瞰三秦大地万里平畴,一条水脉从秦巴山间出发,穿越秦岭山脉,长途跋涉一路北上,奔向关中地区。经过十余年的艰苦鏖战,引汉济渭工程实现通水,陕西人引汉水入关中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新的水资源格局,为关中城市群发展,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水利保障。

重大水利工程关系国计民生,是造福民生的主力,是兴国安邦的“重器”。自古以来,陕西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夏季“水荒”令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关中人印象深刻。为从根本上破解缺水困局,陕西不断探索,开展了黑河水库、李家河水库和引乾济石、引红济石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建设,随后又启动引汉济渭这一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从2007年,秦岭输水隧洞准备工程开工,到如今实现通水,工程发挥效益,进一步保障群众用水安全。

引汉济渭工程,打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铸就了陕西治水史上的丰碑。水资源格局影响和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从长江流域出发的汉江水,奔涌流淌一路向北,流入关中,促进陕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引汉济渭工程不仅能够缓解关中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支撑受水区内1.1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关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水动力”,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还可实现年发电量4.9亿度,带动陕南经济发展;以及通过水权置换,为陕北从黄河干流取水提供用水指标,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

这水,是生态之水、转型之水。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绿色之本。浩浩汉水,奔流北上,不只浇灌了经济命脉和民生命脉,也丰润了关中地区赖以维系的生态线。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入关中后,每年可通过渭河给黄河增加6亿到7亿立方米的水,可有效改变关中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的状况,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防止城市环境地质灾害;通过充分发挥发电、防洪、供水效益,减少陕南地区洪涝灾害,促进发电等绿色产业发展,推动陕南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推动受水区加强节约用水,构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浩浩汉水,奔流北上;盛世兴水,滋定润民。引汉济渭工程是一部书写在三秦大地上的宏伟诗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