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通讯员 李可 记者 苗雨蒙
“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在6月27日举行的长安大学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长安大学1985级研究生校友、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作为校友代表发表感言:“我为什么一定要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港珠澳大桥的总工程师为什么是我?”
苏权科与师生们面对面分享自己的奋斗故事,诉说家国情怀。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赢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现场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大桥修建期间,我和团队成员先后开展了300多项专题研究,修改了几百个设计施工方案,制定了63本技术标准,获得了600多项专利。随着一个个难题被破解,我们把国际同行眼中无数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正是交通强国梦从梦想变成现实的一个缩影。”
奇迹背后,是苏权科和团队历时15年的艰苦奋斗。如今,烟波浩渺的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似一条巨龙腾飞在碧波之上,展现当代中国的雄健风采。
“大桥建成后,我致力于将港珠澳大桥打造成‘数字化大桥’,将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实施,不断研究和探索,把5G、北斗、三维数字化模型等新技术融入智能化运维、安全检测与应急管控中,为其他超级大桥的运维提供参考,为世界交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结合自己参与大桥建设和运维的经历,苏权科跟师生们分享了港珠澳大桥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诸多创新尝试。
建筑学院2023届建筑学硕士研究生韩骁说:“苏权科学长的奋斗故事令人备受鼓舞。正是无数个像他一样的奋斗者,让祖国的科技日新月异,让中国制造迈向国际顶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近年来,长安大学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挖掘“两个典礼”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善用新时代历史性成就等活素材为青年学生讲好“大思政课”。邀请优秀校友回母校宣讲,组织在校生到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长安大学深度参与的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现场接受实地教学,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授“大思政课”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长大学子的专业自信和职业自信。
通过挖掘凝练交通、地质和建筑三大优势学科的专业特色,开设《交通强国》《地学人与国土文化》等特色课程,长安大学构建起“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行业思政”的行业特色型高校育人模式。目前,学校本科生思政课程100%入选省级以上精品课程、重点课程。2021年,《交通强国》课程及教学团队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
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彪晓红表示:“在新时代讲好‘大思政课’,就是要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充分结合,打磨凝练一批具有理论深度、价值高度、时代鲜度的思政大课,让学生通过思政课堂厚植家国情怀,在勇担时代重任和砥砺奋进中成长成才,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