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03日
造船出海 合作共赢

本报记者 李欣泽

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世界矿物原材料的主要供给地,但勘探开发开采能力却相对较弱。我国在技术、装备、资金、人才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与这些国家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形成互补,能够助其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也为我国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学领域合作创造了机会。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亚和西亚地质调查合作中心,就是一个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成功“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合作共赢的例子。

6月27日,中亚和西亚地质调查合作中心主任、工程首席专家马中平在办公室忙着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发展座谈会暨学术委员会换届大会的筹备工作。

马中平有着28年的野外地质工作经验。2014年起,马中平带领团队多次奔赴中亚、西亚地区,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等国开展国际地质调查与科研合作,完成超160万平方公里地球化学调查,近5年连续获批17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培养的多名技术骨干、硕士、博士荣获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政府“地质工作突出贡献奖”,在国际合作项目中累计为丝路沿线国家培养地矿专业技术人员和留学生200余人。

“中亚与我国接壤,西亚与我国陆上相连,通过境内外地质背景与成矿规律对比研究,能给国内、国外地质找矿工作带来启发。”马中平说,开展国际地学合作,既有助于提高合作国地质工作水平,造福当地社会,也有助于服务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矿业投资开发与产能合作,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该中心为中亚、西亚编制地矿类图件385幅,提供境外找矿远景区靶区108处;构建涵盖丝路18国的地学数据库,为近80家中国地矿企业海外矿产勘查开发提供技术与大数据支撑;在欧亚经济论坛等平台框架下举办十余次国际论坛与学术研讨,促成与丝路沿线多国地矿机构合作协议签署。

成绩单折射出该中心从只能承担一个小项目“借船出海”的小团队,到如今成为负责运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合作开展地质调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信息咨询的中亚、西亚、东欧相关国家地质矿产资料最丰富的信息中心,逐步实现“造船出海”的华丽转身。

在近期召开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分别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地矿部门就开展地球科学和矿产领域务实合作达成共识,签署了合作协议,相关内容纳入中乌、中塔双边合作成果清单。

“我们将汇聚全球科技创新力量,在西安打造上海合作组织地球科学创新高地,搭建中国同中亚及其他上合组织国家矿业投资交流平台,助推陕西企业赴中亚及其他上合组织国家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作。”马中平说。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7月15日,应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地质、地震工程与地震学研究所邀请,马中平等11人将再一次出发,在塔吉克斯坦开展野外工作,用脚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地学交流与矿业繁荣。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