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杨晓梅 通讯员 兰丹 高韬
“当初经营遇上困难,资金极度短缺,一笔创业担保贷款助我走出了困境。”每每提及过往,长武县巴氏鲜奶创始人李迎春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李迎春是长武县的“能人”,经营着一家奶制品加工销售企业。一年前,因扩大经营规模,李迎春的企业出现资金短缺问题。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一条来自长武县人社部门线上宣传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视频引起了他的注意。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李迎春通过陕西省创业担保贷款微信公众号提交了贷款申请。
让李迎春惊喜的是,申请提交3天后,20万元财政贴息创业担保贷款就到账了。“贷款过程很顺利,放款速度也很快,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帮企业渡过了难关。”6月20日,李迎春对记者说。
出台创业担保贷款有关政策举措是长武县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长武县坚持以“创业引领”为抓手,突出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洼地效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升工作效能、优化服务环节,通过创建“创业担保贷款信用乡村”、推广创业担保贷款再担保等措施,有效缓解各类自主创业人员及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短缺及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在推广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工作中,长武县有关部门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县融媒体中心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政府门户网站等,利用视频宣传、创业先进典型事迹展播等形式,把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送”进群众心里;另一方面利用音响设备、流动宣传车在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循环播放创贷政策,同时人社部门工作人员主动深入商贸城、农贸集市等场所,张贴、悬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彩页,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解答手册。此外,各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围绕“群众希望了解的”和“需要群众了解的”两个重点,为村民详细讲解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在贷款人申请、办理创业担保贷款过程中,长武县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微信视频、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调查,严格审核各类贷款申请人资格和创业项目,了解贷款人的资金需求及企业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实现创业担保贷款机构、经办银行贷前调查“多审合一”,申请贷款服务全程“线上办” “一件事一次办”,极大缩短贷款办理时间,方便贷款申请人。
为不断提升创业担保贷款工作质效,自2017年以来,长武县持续开展创业担保贷款“信用乡村”创建工作,按照“人社主导、多方参与、多方受益”原则,通过“村申请、镇推荐、县认定”程序开展“信用乡村”评定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增强维护自身良好信用记录的意识,充分调动农村经营主体参与信用评级的积极性,推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发挥实效。
如今,长武县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像李迎春一样受益于创业担保贷款。据统计,2021年至2022年,长武县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8笔6361万元。其中,农村自主创业农民贷款376笔5781万元,小微企业贷款2笔580万元,累计扶持创业者410人,带动612人实现就业,累计创建“信用乡村”8个,向“信用乡村”创业人员发放贷款81笔6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