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张梅
陕西以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有效破解了“不想转”“不敢转”“缺钱转”难题,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要持续释放科教资源优势,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就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畅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通道,从而持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改革是发展的“点火器”。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015年以来,陕西先后出台了被称为“陕九条”的《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修订《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印发《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38条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激励性、优惠性和推动性政策措施,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被极大激发。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成果转化中的“粗绳子”已不多,但“细绳子”还大量存在,依然束缚着科研人员的手脚。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虽然是小切口的点上突破,但无疑是为了通过改革解开科技成果转化的“细绳子”。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是基础,解除了科研人员后顾之忧。转移人才评价职称评定是激励,激发了科研人员内生动力。横向节余经费出资成果转化是催化,为科研人员参与市场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先使用后付费”“权益让渡”“先投后股”“技术托管”等创新举措,着力于具体操作层面上的难题,啃下制约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痛点和堵点的“硬骨头”。在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推动下,我省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科技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还有一定的距离。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很多难点、热点、痛点问题。要让科技优势真正成为发展的胜势,不仅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解开束缚成果转化的“绳子”,还要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这就需要政产学研金紧密协作,全社会共同努力,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