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秦骥 通讯员 汪海玉
“马上要开讲了,茶都泡好就等你了。”6月20日,安康市汉滨区洪山镇大湾村老党员李善升一边擦板凳一边打电话。
农家小院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课”即将开始。十几张小板凳,党员、群众、驻村队员围坐在一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实施中,村里的住房条件、饮水安全、交通设施等都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在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干,致富有门路,我们也应该开始新的发展……”汉滨区卫生健康局派驻大湾村的第一书记张石平带领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群众学懂弄通党的新理论、新政策。
大家聚精会神地听,你一言我一语,为乡村振兴出点子、谋未来,共话幸福生活。
“我们以‘拉家常’的形式,讲述过去几年的变化、讲党的好政策,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让居民听得懂、记得住。”大湾村老党员陈隆厚说,如今,“板凳课”已成为洪山镇进行理论政策宣讲、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阵地。
“板凳课”不受场地限制,选个小场地,几个小板凳围成一圈,就是一个小课堂。课堂设在村民家中,党员干部用“拉家常”的方式对党的新理论、新政策进行解读,用“乡音”传“党音”,让村民们听得懂、坐得住、乐意听,也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惠民政策宣传更接地气、更聚人气,真正把党的理论传达到老百姓心里。
“我识字不多,这样讲党的理论知识,我学得快,跟得上。”
“党的政策好,干部们走村入户地宣传,谈谈家长里短,这样的宣讲真不赖。”
“我们老年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现在宣讲员到家门口宣讲,让党的好政策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深入我们的心里,大家都很欢喜。这些年,我们村变化非常大,不仅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起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党员群众结合村情,提出他们对建设富美大湾的美好愿景。
哪里有群众,哪里有场所,洪山镇就把与党员面对面、与群众心贴心的宣讲活动开展到哪里。洪山镇由各村包抓领导、驻村第一书记组建起党的理论政策志愿宣讲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宣讲面对面”,引导党员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汉滨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部署上来。
“以前,我们大多通过电视、手机来学习会议精神。现如今,镇、村干部来到家门口给我们讲党课、谋发展,少了距离感,多了亲切感,大家很喜欢这样的宣讲方式。”大湾村68岁的老党员赵世品说。
一方小板凳,颗颗向党心。“下一步,洪山镇将不断丰富活动形式,依托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载体,强化思想政治引领,通过‘板凳课’讲出党的‘好声音’,用群众语言和接地气的方式让党的新理论、新政策深入人心。”洪山镇党委书记吴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