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李欣泽
乡村要振兴,村集体经济是关键。记者在多日的采访中深刻感受到,各个乡村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不同,要发展好村集体经济重在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的发展,关键还在于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不论是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还是富平县城关街道,基层党组织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沟村把全村撂荒地与山顶林地进行流转,建成高标准矮化密植果园,并进行股权量化;在深拐沟里建起有风车等游乐设施的梦幻乐园,成为延安市民休闲之所。因地制宜让南沟村逐步实现了景观多样化、生态经济化、农业现代化,村民既享受利润分红,又获得就近务工机会,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探索出一条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南沟村是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个典范。
采访中,记者看到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了解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做好产业规划,争取龙头企业、电商平台等各类资源支持,促进产业发展;引导村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土地流转和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村民收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只有因地制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才能焕发勃勃生机,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