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竹林关镇党员群众参与全民阅读活动。
本报记者 王帅文/图
竹林关镇位于丹凤县南部,素有“秦岭小江南”之美誉,因元朝时这里竹林茂盛而得名。
今年4月底举办的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公布了全国30个农家书屋创新示范案例,丹凤县竹林关镇《“农家书屋+图书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阅读服务创新实践》榜上有名。这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创新示范案例。
据介绍,丹凤县将农家书屋、读书活动与推动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通过农家书屋、院落会、“乡音党课”等阵地,积极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干部群众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家门口有了“大书库”
6月6日,在竹林关镇丹水社区农家书屋,几个小朋友坐在桌边写作业。与此同时,在数字体验区,几位居民在阅读、下载电子书。“这是秦岭深山中唯一将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融为一体的镇级图书馆。”竹林关镇党委书记杨富滨介绍,“自2021年4月建成以来,该图书馆在提高全民素质、服务群众生活、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竹林关镇丹水社区是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形成的新型社区,人员结构参差不齐。为了增加搬迁人口的归属感,引导群众通过读书提高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1年4月,在省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丹凤县委、县政府和镇村积极配合,在竹林关镇农家书屋的基础上,合理选址,建成了丹水社区农家书屋。
每逢周末,竹林关镇洞底村党员王雅就会带着孩子到丹水社区农家书屋阅读。“家门口有了‘大书库’真是好。”她说。
记者看到,除了少儿读物,丹水社区农家书屋还突出农业、农民、农村特色,合理配置出版物种类。在藏书的内容上,该书屋图书涵盖了文学、经济、科学、历史等多个类别,门类齐全,可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读者的多样性阅读需求。
全民阅读学知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丹凤县通过优化内容供给、丰富活动形式、完善服务体系等多种方式,创造便利条件,扎实推动全民阅读有力有效开展。
丹水社区农家书屋积极发挥平台辐射效应,做好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工作,扎实传播知识、传播文明新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开展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工作,与丹水小学、丹竹书院开展合作,利用周末举办红色讲堂5期,受训群众300余人次;开展小学生读书阅读活动6场次,参与学生320余人次,营造了团结和谐、向善向上的阅读氛围。
农家书屋积极开展的“读红色经典、抒爱国情怀”读书活动,为孩子选书、读书指引了方向。暑假期间,农家书屋开展的“墨童挥毫”书法培训,让孩子们既能体验虚拟书法触屏机,又能练习书法。在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的同时,农家书屋还通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引导群众增长知识和技能,让读书产生增加收入的实效。
“夜间党校”读书忙
“在‘乡音党课’上,我学到了不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招。”在今年世界读书日之际,竹林关镇王塬村党支部副书记刘董参加了村上组织的“乡音党课”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他的理论功底更扎实、业务素养更全面了。
今年以来,竹林关镇积极探索“夜间党校”“乡音党课”模式,举办乡村振兴党员夜校,通过理论知识周周讲、党员人人学,以讲带学、以学促干的形式,搭建党员群众交流学习平台,提升农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能力。
竹林关镇还推行“每周学习日”制度,将每周四晚上定为党员干部固定学习时间。课程设置以问题为导向,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研究制定党的政策理论、乡村振兴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学习专题,分批分期开展案例解读、经验介绍、实践探索等学习培训,目前已开展30余场次。